台大首度奪冠,人才定義改寫 全球化所掀起的工作板塊移動,讓企業對人才的定義不斷改寫。面對未知的競爭,考驗的便是企業與個人「融會貫通的能力」,由成大獨霸10年冠軍的「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今年輪到台大奪冠。

文/李筑音
2007年4月 Cheers 2007求職指南

舉辦已經超過10年的「1000大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一直以來,是台灣企業與大學教育間,最具權威性的溝通橋梁。10年來,成功大學一直以「一枝獨秀」之姿,獨霸這項調查的第1名。

台大首次耀登榜首 

但是,今年調查結果出現了10年大翻盤,成大退居第2,由台灣大學接棒第1名(見圖表1)。這個排名大逆轉的背後,代表的是台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改變。

今年,《Cheers》雜誌的調查指標從原來的7項增加為8項,新增「融會貫通的能力」,也因為這項指標,重洗了長達10年的冠軍位置。

當全球化掀起了工作板塊移動,企業對人才的定義也不斷改寫。這也是10年來,《Cheers》雜誌再度因應外在環境變化修正了調查指標。

過去,除了專業知識與技術外,穩定、耐操、忠誠是企業擇才時,最看中的條件。但是,當產業遊戲規則一再改寫,類似Google、無名小站、YouTube等新興競爭模式不斷出現,「找出前所未有的答案」成為生存王道,它雖然令所有人焦慮萬分,但也讓不同世代或不同產業經理人更有機會在同一個起跑點上交手。

中國信託流動風險管理部經理胡士珍,2001年,年方25歲就被指派參與中信的「新巴賽爾資本協定執行專案」,毫無前例可尋,得完全自行逐步建置風險評等機制。在她身上,見證了企業與個人在競爭中摸索求生存的意志。

面對未知的競爭,考驗的便是企業與個人「融會貫通的能力」。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在今年台大校園徵才活動,也提醒這個能力的重要性。

他認為,企業期待的優秀員工,要能夠「專才與通才並進」,除了是「頂尖高手」,也是「全方位人才」。倘若只是某個領域的專才,不能融會貫通、進行資源整合,專才反而會變成一種限制,未來也無法進一步有效的發揮領導力。


21世紀最需思考力,比別人先找到出路
  

「融會貫通」反映的也是一個人的思考力。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對此就有一套清楚的詮釋。

他認為,「21世紀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能夠在學習上融會貫通,善於思考、推理和應用的人才。」就算對於工作中那些從未見過、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具有思考整合力的人,往往能夠比別人先找到出路。尤其,當台灣產業結構逐漸轉型、跨業競爭界線趨向模糊,更需要大量具有跨界思考力的人才。

以變動快速的金融產業為例,因應全球化與區域化的雙波浪潮,近幾年各大金控公司在儲備幹部(MA)的人才培訓上,也走出財經科系領域的限制。類似法律、理工背景的新鮮人,也開始有機會在金融領域發光。

匯豐銀行人力資源處副總裁朱敏杰表示:「不是商科畢業的學生,反而具有更多優勢,因為他們比較有common sense(常識),比如說學理工的更有數字概念,這在銀行界很重要。」顯見,未來大學教育或是企業培育人才時,對於「融會貫通能力」的重視度,將會越來越高。


排名學校各領風騷,台科大表現亮眼
 

除了總排名冠亞軍易主,交通大學、清華大學、政治大學、台灣科技大學的排名和去年差不多,分別是第3到第6名。其中,台科大是表現最亮眼的技職學校,歷年來,皆為知名傳統製造業大廠點名肯定的學校。

中央大學則擠進前10名,從去年的第12名爬升到第10名的位置。位於南台灣的中山大學的總排名也進步一個位置到第8名。此外台北科技大學從去年第7名退後到第9名,中原大學今年則掉出前10名,來到第11名的位置(見圖表1)。

最愛私校:淡江,技職:高雄餐旅首次進榜

企業最愛私立大學生方面,淡江大學延續去年和前年的佳績,連續第3年奪下冠軍位置。淡江大學也是今年總排名當中,唯一搶進前10名的私立大學,排名從去年的第8名,上升到第7名(見圖表1)。以工學院起家的逢甲大學則是擠下元智大學,進入前3名(見圖表3)。

在企業最愛技職大學評價中,高雄餐旅學院首次進榜,名列第8名(見圖表3)。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所長郭德賓表示,該學院早已成為許多餐旅業人才的搖籃。統茂飯店、長榮桂冠酒店、高雄福華大飯店等餐飲飯店業的高階主管,甚至利用週末到學校進修EMBA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院分類評價中,實踐大學在「設計學院」脫穎而出,打敗國立的台灣藝術大學、成功大學,成為企業最愛(見圖表5)。

實踐大學近幾年在設計領域的表現有目共睹,學校師生參加國際設計競賽屢獲捷報,在由國內業者光寶科技所舉辦的光寶創新獎中,實踐大學學生的作品,也頗受評審青睞。 

突破流動性與抗壓性
  

對社會新鮮人而言,流動率與抗壓性是在工作頭一兩年最需要突破的瓶頸。

人才的流動率高,往往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福特六和汽車人力資源副總經理葉慶煌提醒:「現在任何行業都很操,已經沒有所謂不操的工作,」因此抗壓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很重要。

台灣卡內基創辦人黑幼龍,也奉勸年輕人剛踏入職場的頭幾年,就算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感興趣或專長的工作,也要當成是累積本錢、儲備實力的必經過程,「面對人生重大打擊、陷入低潮時,都能夠擁有正面思考的積極態度。」

新鮮人的機會,比去年多

整體而言,企業今年普遍的徵才需求比去年增加。根據調查結果,今年計畫招募新鮮人的企業比例較去年增加,從2006年的73.2%上升至今年的76.6%(見圖表6)。

至於預計招募新鮮人的人數規模,主要仍集中在100人以下(見圖表7)。

104人力銀行今年3月公布的統計資料也顯示,今年人才需求呈穩定成長的態勢。線上徵才職缺數,達到23萬8千筆,創下今年新高。 

金融業,起薪最高 

薪資部份,大部份企業提供新鮮人的平均起薪,仍落在2萬5千元~3萬5千元之間。其中以2萬5千元~3萬元的比例最高,佔43.8%;3萬~3萬5千元的比例也有21.2%(見圖表8-1)。

給新鮮人起薪最大方的,非金融產業莫屬,願意提供新鮮人4萬元以上起薪的企業佔了10.5%,遙遙領先傳統製造業、一般服務業,以及高科技製造業(見圖表8-2)。

人才需求方面,則是以一般服務業拔得頭籌,對新鮮人最渴求,80%的企業今年有招募新鮮人的計劃。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製造業、高科技服務,以及傳統製造業今年計畫招募新鮮人的企業比例,都比去年提高(見圖表9)。

全球第1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廣達電腦總經理王震華說:「人才是企業永續發展最大的挑戰。」他認為,“talent assembly”人才的組合很重要。對企業而言,要能夠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好比跑百米的選手,不能要他去舉重;游泳比賽的選手,也不能要他去參加攀岩。

和往年相較,企業對新鮮人需求最大的職務類別,依然以業務銷售類居首(46.9%),研發(43.7%)、製造與品管(40.8%)分居其後(見圖表10)。遠傳電信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吳炳耀表示,電信業對新鮮人需求較大的職務還是以客服人員和業務、門市人員為主。同樣是提供服務,兩者的差別是,客服人員是「看不見的服務」,透過電話提供客戶服務;業務、門市人員則是「看得見的服務」,直接和客戶面對面互動,更需要對服務有熱忱的新鮮人加入。

Discovery頻道台灣區總經理林東民說,“LV”——learning & vision,對社會新鮮人很重要,要能「開放胸襟、勇於嘗試、認真學習。」 

企業對高等教育信心不足,反映在學歷限制
 

在大學學歷普及化下,約有五分之一的企業將徵才條件設定在優先考慮「碩士」學位。這個現象以金融業和高科技製造業最明顯,分別有30%和28%的比例(見圖表11)。

廣達電腦人才招募部經理廖哲鉅表示,今年預計招募的新鮮人,6成以上會優先考慮具有碩士學位的畢業生。從企業的角度,儘管只是多了2年訓練,然而理工背景、具有碩士學歷的新鮮人,一般在面對問題的心態,以及從無到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受企業青睞。 (帶活動會給予的東西!!從無到有的想法!!及該如何做才不會失敗的規劃!!)

這幾年,企業對於台灣高等教育的信心不足,也反映在人資主管面試的心態上。

花旗銀行台灣區人力資源處副總裁閻台生甚至直言,「研究所教育變成在彌補大學教育的不足。」葉慶煌也表示,現在碩士、博士滿街跑,為了慎重起見,面試新人時,他甚至還會要求面試者提供碩士論文,仔細閱讀。

在七年級新鮮人特質方面,企業對於「勇於表達的能力」(60.4%)、「主動學習意願強、可塑性高」(57%)印象最深刻。相對來說,企業認為七年級新鮮人有待加強的能力是「穩定度與抗壓性」,比例高達74.3%(這是忙翻了才會無意間得到的東西!!努力讓自己多一點挑戰吧!!)(見圖表12、13)。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曾用小鳥比喻剛出社會不久的新鮮人,像是一隻剛開始要學習飛翔的小鳥,有無限的空間和機會任其成長、冒險。但也誠如許多企業主管所言,即便是在平路,也會有跌倒的時候,社會新鮮人千萬不要因為求職一時的挫折,就感到氣餒,失去冒險的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