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自:http://pots.tw/node/12326

13101405585_d18b4e9107_z  

文/但唐謨

每個小文青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麥田捕手》,有些人可能根本沒看,有些人可能把書翻完了,也有些人看了之後覺得生命從此改變,覺得這本書寫出了他的故事,覺得自己就是霍登考菲爾。柯一正早期拍過一部改編自朱天心小說「淡水最後列車」的電影《我們的天空》,小男主角(游安順)也很喜歡提到「阿霍」。在過去半世紀的歲月,《麥田捕手》影響了全世界年輕的心靈,但是對於已經擁有歷史定位的作者沙林傑(J.D. Salinger),這一切凡塵功名,只彷彿放了一個屁。成名之後的沙林傑遠離塵世,過著隱士般的生活,好像逃到了另一個世界。但是塵世中卻有很多很多的粉絲,他們很想近距離接近他們的神,希望沙林傑可以指導他們的人生。但是對於沙林傑這樣一個孤傲的作家,他所要講的一切,全部寫在書裡面了。

紀錄片《沙林傑》幾乎也是以一個小粉絲的心情,企圖揭開沙林傑「神秘的面紗」。在不可能訪問到作者本人的情況下,這部片引用了大量歷史文獻,訪問了他的情人,戰友,編輯同事,演員馬丁辛,剛剛去世的菲利浦西摩霍夫曼,作家戈爾維多;追溯他的生命史,寫作史,他失去弟弟的痛苦,家庭的創傷,以及二戰印象對他的影響。此外也回顧了他生命中的女性,包括許多被他傷害過的女人。一連串的影像記憶當中,漸漸地建構出《麥田捕手》書寫的脈絡。

談沙林傑,基本上和談《麥田捕手》是同一件事情。主角霍登考菲爾憤怒,純真,性壓抑,反社會,他孤獨寂寞,和環境疏離,帶著天生的悲劇性,以及一股叛逆反骨。這些形容詞,根本就是文青或憤青的形容詞啊。在《麥田捕手》的1950年代美國,二戰的勝利反而讓美國更反共更保守,在那一片偽善的世代,霍登考菲爾就是一個悲劇英雄,代言了當時苦悶的熱血青年,這份影響力,一直持續到現在。因此不難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粉絲想要去「煩」沙林傑,電影導演想要拍《麥田捕手》的電影,一大堆人期待著《麥田捕手》的續集,當全世界都在為他瘋狂,都想「獵捕」他的時候,他只想逃開,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寫作。

《沙林傑》以豐富的資料和紮實的研究,以及略帶八卦新聞的幽默感,呈現了一個不平凡作家獨特而神秘的生命;同時也探討了寫作和人生之間的關係。大部份的作家,總是希望和讀者交流分享,甚至建立一種「明星」的地位;但是沙林傑卻嗤之以鼻。儘管這樣個風骨已經不會再有,《麥田捕手》仍然會一代接著一代,見證所有尚未進入腐敗成人世界的純真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