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251

作者: 陸品妃
關鍵字: 太陽花運動 佔領立法院 二元思維

作為大學教師,我自然該困惑如何教好書,或說,書教得好不好,是我常思考的問題。好或不好是正反二元歸類,以此開頭的思維並未讓我因此而簡化分析,以為事情就只分好或不好,並且如果做對了某事,就是教得好,沒做某些事,也就是教得不好。

我很清楚,讓我產生困惑苦思該如何解決的問題,層面有好多,不一定屬個人,隨著時間發展,好或不好也只是階段性大概上的估量。就自身的情況而言,在個人面上,當初留美九年剛回國時,隨然已有三年教學助教的經驗,但並不清楚台灣學生的學習狀況,也習慣使用英文教材,所以需要調整,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生澀、臨場即時反應、掌握全場注意力的單人演講式表演等,仍待磨練。隨著經驗逐漸累積後,這些技巧的運用比較成熟了,此時我也逐漸清楚該面對的還有別的問題,比如說,如何在一個獨立自主價值底蘊曾被鎮壓甚至拔起的轉型民主社會裡,成功培養學生的相關思考能力。

課堂外這樣子的社會條件,之所以對於我的教學形成額外的挑戰,恰好也由於我的研究與教學取向,是性別研究與社會政治哲學,課程除了預計教會同學,學術上相干什麼是正義什麼是性別平等的意義,知道明辨是非,反省判別標準,這種能力也連帶要求同學正確勇敢地進行所處日常生活、社會、甚至自我批判,並且看到長期以來大多數人不認為有需要檢討與變革,尤其這些多半是在家庭與親朋好友相處脈絡下彼此真情互愛相待,產生在自己身上的教養與內化。更重要的是,我還希望同學看到與理解之後,有能力處理,也就是,最終找到一個公平合理地對待自己與外在的相處之道,同時也使環境與社會,隨著人類文明在尊重人性良善面的前提下,持續合理地進步。

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課程要求同學覺察我們的台灣社會狀況、制度以及社會成員本身需要改善與進步的部分。從日常生活與社會事件中,挖掘出那些不公不義如何阻礙自己與他人平等的人生前景之自由發展,進而發展相關能力做自己的同時,也幫忙扭轉社會,使其往對的方向逐步前進。面對不公不義不合理的事情時,理性引導我們先試圖理解全盤真相,接下來則是怎樣做如何回應才合理的問題。怎麼回應不公不義,有許多辦法,每人選擇並不盡相同,但是若採取抗爭,從個人出發,溫和的抗議方法簡單說來,可循下面幾個大方向:

程序面

1.理性發聲,據理溝通

2.不與當道合作,爭取外力支持,傳遞受壓制被迫害的訊息,尋求同盟

3.協商談判,取得共識與解決

後果面

4.全面篩選合作對象,支持應該支持的對象,孤立對抗的對象,讓不公不義不受支持沒有市場

5.理解平時既定的運作模式,另謀新的模式取代,用以製造新局

6.身為表率,示範理念之踐行

現在學生的反服貿黑箱運動,歸根究底我認為,是透過理性抗議與不合作方式,向政府爭取應得合理的社會生活空間。我欽佩它不變質,而響應之人受了感召與洗禮,開始不將當道模式理所當然地選作自己的模式,將來更不會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我們若希望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或簡言之,社會大好,時間確實是真實地考驗著每一個本該作為革新者的社會成員。其中尖銳又特別難纏的問題之一,即為相關假民主的對抗或者民主的深化。至於為何如此,很大因素我想是威權來自人性幽暗,威權政治體制產生以及形塑廣大社會人格,人格代代相傳,文化層層相護,以至於迄今令人滿意的民主化程度與表現仍待努力。何況,解嚴之後九零年代戒急用忍與政黨輪替強留下來的時間,似乎未被好好利用。

學運的出現讓大家有了另一全面性的契機,反省當前台灣社會面臨的困境。我首先察覺到問題是,二元思維此僵化的框架常常出現於相關論述,例如,贊成或反對、開放或鎖國、興盛或衰弱、鎮壓或對話、誤解或理解….。

其實,非標語式的論述、說理乃至行動,都不應該停留在這些二分法。操作這些二元思維與傳統框架選定的立場接下來的推理,容易將政策措施之為人所接受,想成僅需強勢辯護之護航。然而,問題之所以為問題的本質,並無法僅靠溝通與說理得到妥善的解決。若真有解決,亦只是強勢洗腦帶來的效果。為沒有真材實料的政策進行洗腦宣導,將收曇花一現的虛與尾蛇之效。反觀,提升社會規則制度實質客觀面,也就是,老早將人力物力主要投注到公平對等的政策制度與條件模塑上,效果實際又有力,一個合理的永續穩定社會,即有賴於此。

回應服貿的簽訂、內容與闖關,青年訴求,政府必須先立法控管來自中國的資本流動,才訂定條約內容,才有後續的審查與背書。須知,合理的契約通常有須對等立場簽訂的對等利益作為前提。但是,在台灣僅有實質但無廣泛國際認可的形式主權運作,而中國有舉世皆知的併吞許諾這樣的結構關係下,長期以來「統或獨」、「本土或外來」這類台灣社會因歷經多次殖民經驗而產生的台灣難題,現在正穿上了「投資或移民」這件新外衣。這對於距離現在不遠的歷史上的台灣而言代表著,有好多人本身或隔代有著「被迫」接受不同於自己族群身分或成長背景的集團統治之經驗,因而攸關個人。更嚴重的是,這類經驗告訴我們,當權政府改頭換面,頒布新的效忠體系,利益同時偏惠於相同陣營者,讓先來後到的社會成員,或稱被架空的原住民、福客移民、外省移民、外國移民、新住民,有的形成統治階級,另外則為被統治大眾。在總有因族群因素而私下被剝奪、被犧牲的現實形勢下,刺激著每一個人本能保守自身的神經。3月30日50萬人上街頭支持學運,應該只是廣大群眾的小發聲。

回歸問題本質面之解決,我們真該好好重新省思,不論是在形式或實際上人為操作的政策、稅務、制度、人事等,是不是常常受親疏遠近的人際關係網絡宰制,以及偏頗討好當權有勢、有錢有家世者?大問題,不在此細說了。另外亦該好好檢討的則有(廣義的)移民政策。這個問題的涵蓋面也廣,但我講的比較不屬於漂流、流放、僑居、客家、或鄉愁…,而是自己肯定作為一國法律管轄下的社會裡所有成員公平分享共同生活合作產生的成果,在享有國家賦予保障的平等權利之餘,亦相應地付出承擔與回饋。從過去到今天,生活於我們的社會內,具有不同族群背景的許多成員,事實上彼此友善互動往來,和平共處於此多元價值的空間內。但是,我們另外在相關問題上很需要的政府力量,實際上卻一直有所欠缺。例如,制訂與執行公平一致地對待本地人(不管多麼在地)與外來者(不管何時才來)的相關法章制度,特別是健保、產業、勞動條件,甚至社會風氣流俗(例如群黨、山頭與公器私有化之壟斷與排擠)的改造與配合。

若以二元思維回應當今台灣困局,基於其本身的框架限制性,看來僅只像是直指問題所在,實則落入圈套。由於所需答案並非如其所陳那般簡單,因而需請大家不停留在二元界分,接續上述,再想一想:是不是處身使用中文的社會脈絡者,迫切需要一項不是舊酒新瓶,並且能超越家庭宗族同鄉同族的社會觀念?取徑現代民主社會概念裡傳遞的社會意義,即是此謂新式社會觀念。不過,請不要將它連結到老被歸咎的資本主義或新自由主義。這裡倡議的社會觀念,不是「如果有能力,就不怕競爭」這類去脈絡、也無法一致性應用的說辭所預設的弱肉強食社會觀,而是有如大家所熟悉的羅爾斯(Rawls)曾言「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是正義」。這也就是上述稍有提及的,將社會視是一合作體系,自由又平等的成員公平分享與擔負生活於此所產生的合作成果。我認為,我們的社會需要有如此類的新式社會觀來凝聚社會責任,以促成社會真正的進步。

我們多數人都期待台灣經濟發達之外,仍是個文明的民主社會生活空間。我認為它得以可能的前提是,大家「出社會」以後,除了繼續當一個善良守法公民、善盡家庭與職場責任、廣結善緣的人之外,為了提升台灣社會的進步動能,更重要的任務則是有需大家憑藉著現代社會與自然科學知識供給的養分,滋養與現代民主社會相容的新式社會觀,以其為指引,盡己之力做一些就算有法律管,仍然管不太到,但卻有違良性發展之情事。我們都該捫心自問,例如:可不可以盡力培養能力,真正聰明地應付有些人常面臨的,「長官交代,我不得已不做違背專業與良心的事情…;」可不可以不要輕易拋棄自己,隨時戴上符合你不知怎麼的「一時所惑」想像下的不同位置面具,迎合上意,辜負下意;可不可以肯多付出一些資源與成本,不要成為那種盡心盡力壓榨勞工與環境永續生存的老闆;可不可以不論是在私底下與檯面上,為自己人爭取應得權益時,既不私相授受偏袒己愛固執定見,也同等尊重別人應得的權益;…?

現在當權者常使用狡詐的話語,甚至是恐嚇暴力壓迫的手段,來掩飾其無能、不當徇私與罔顧廣大群眾利益的行為,他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個轉身就變的雙面人。但是,我們可不可以一起來找出對策與制度,讓人人終究還是可以在社會裡公平待己與待人?當權領導者的德性脫胎換骨?為什麼在目前的情勢下,我們特別仍然應該做這樣的努力,只因唯有如此,才不讓民主應許的自由平等人空為預設,才會有社會正義,也才有可能讓人人生活其內時,確實擁有一個可由自己作主追求,符合自己所想的一個值得的人生願景。當有愈來愈多人持續地公平待己與待人,這樣的願景便不再是許多人口中所謂的理想,而蛻變成我們真正想要的社會空間。

我想,2014年的三月學運正是向大家詢問,屬於我們自己的、正義的、合理多元的社會生活空間,可能嗎?詢問者此刻已經讓大家見證了可能性。當然,促成可能實現所該做的,除了不停留在正反二元思考,另外還有許多,等待我們給自己機會勇敢地發覺以及真誠的付出與作為。

(作者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與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