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喜悅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如是說。知識,不僅是是我們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有「力」
工具,也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之一。

    學生時代,正是一個人讀書和追求知識的大好時光。但你說,現在學校教的很多東西
,對大多數人將來的工作或日常生活其實都沒有什麼用。譬如幾何學,除了將來走理工或
相關工作的人外,其他人根本就用不到什麼分角線、橢圓切線等,不出學校幾年,就大部
份忘記了。與其花時間學這些艱深的東西,不如改學比較實用的知識。

    我想這牽涉到兩個問題:一是一門知識在將來是否能「派得上用場」,我們現在無法
預知,但多數人的經驗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一是我們學習的並非一門知識的細微末節
,而是它的紋理和結構,譬如幾何學,它的神髓是在訓練我們對一個問題作條理清晰的思
維和證明,而不是那此分角線和切線。

    法布爾是一個知名的昆蟲學家,著有膾炙人口的《昆蟲記》,但早年卻花很多時間研
習幾何學。幾何學對他後來所研究的昆蟲有什麼用呢?法布爾說,當他在寫《昆蟲記》時
,「特別感到年輕時候學的幾何學發揮了莫大的功效。尤其要將自己的發現和想法讓他人
瞭解時,由『幾何證明』學到的循序漸進的論理方法,特別有用」,他甚至後悔當年沒有
好好學希臘、拉丁古典文學,而無法使他的科學著作「更富美學」。

  我們當然希望能「學以致用」,但這並不是我們要先確知一門知識或一本書對自己有
用,然後才去學它、讀它。對你來說,人類學家李維史陀的《野性的思維》這本書也許是
沒有什麼用的,但它卻能對你的疑問提供一個相當「有用」的答案:

    我想你也知道,原始民族對自然界的動植物擁有非常豐富的知識,我們常想當然爾地
認為,那是因為這些動植物對原始民族具有相當大的經濟效益,是他們先體認到動植物「
有用」,所以才花心血去認識它們的。

    但李維史陀告訴我們,真正的情況可能剛好顛倒:是原始民族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和求知慾,仔細去觀察、思索這些動植物,在對它們有了充分的認識後,才知道這些動植
物的哪些部份可以吃、哪些部份可以治病、哪些部份可以做毒藥的。

    「動植物並不是由於有用才被認識的,它們之所以被認為有用或有益,乃是因為它們
首先已被認識了」,這是李維史陀的結論。只要把「動植物」成你所說的「書」或「知識
」,就是我所能給你的答案。

    其實,任何東西,只要被寫成書,或者被系統化成知識,就具有它的工具性價值。就
拿最脫俗的古典詩詞來說,它也有所謂「怡情悅性」的工具性價值,甚至在你談戀愛寫情
書時都能派上用場,但如果一個人是先認為古典詩詞對怡情悅性或寫情書「有用」,才去
讀它們,那就有點焚琴煮鶴了。

   讀書或追求知識的最初原動力在於滿足好奇心和認識的喜悅。一本書或一門知識對自
己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我們難有先見之明,只有先去「認識」它,你才會知道。




知識的魅力

    「有一條穿越田地通往新南門小路,我經常單獨一個人到那兒看日落,心裡浮現自殺
的念頭。」有一個年輕人,在十八歲的時候滿懷愁緒,而有輕生的念頭。不過,他接著說
:「但我沒有自殺,因為我想多知道一點數學。」

    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寫出《數學原理》的偉大哲學家羅素。他以奇特的方式來表白他
的求知慾,對 (數學) 知識的追求,竟然是支持他「活下去」的最大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除了說知識是我們認識世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外
,它同時表示,知識本身會散發出一股迷人的魅「力」,一個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
必然會被它所吸引。我想羅素對數學的看法,後者的成分要大於前者。

    知識不僅迷人,有人更將對知識的追求視為他人生最高的目標,因為「知識就是真理
」,他的追求知識就是在追求真理──不只要親炙歷經無數代人的探尋、思索、驗證而留
傳下來的人類智慧的結晶,而且要加入這個探尋、思索與驗證的行列,為世人添加更多的
知識、孕育更多的真理。

    為了造求知識和有系統地傳授和種知識,人類「發明」了學校;為了瞭解你對各種知
識的瞭解情形和造求成果,人類又「發明」了考試。知識雖然迷人,但考試卻不迷人,它
使很多知識蒙上一層「痛苦」的色彩,而大大減少了追求知識本身的樂趣,這確實是個問
題。

    有一個人,在大學時代主修的雖然是植物學,但卻很喜歡地質學這門知識,不僅對整
個課程瞭若指掌,還讀了很多課外的東西,而「猴急」地想參加期末考。考卷一發下來,
他忙著看試題,隨即振筆急書地作答,每一題她都會,她開心極了。

    但等到她「渾然忘我」地答完試卷,回過頭來要寫上自己的名字時,竟然忘了自己姓
啥名啥!她左顧右盼,發現同學們都還「痛苦」地作答,而他唯一的痛苦就是在考試時「
忘了我是誰」。在想了二十分鐘後,她才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這個人就是後來因發現「跳躍基因」而獲得諾貝爾獎的麥克林托克。

    做為一名學生,你無法避免考試,而避免痛苦的最好方法也許就是像麥克林托克,在
平時就對一門知識下功夫,有充分的準備,則不僅讀書充滿樂趣,連考試也會充滿樂趣。
而當考試變成一種樂趣時,你就能更主動地去追求更多的知識。知識越有魅「力」,而你
也越有「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