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27轉載自大陸"東方企業家" 2009年四月號雜誌 記者/黃錇堅 黃河

在華人IT圈久負盛名的施振榮看上去依然精力過人,儘管已轉到創投領域並接近退休狀態,但施振榮仍在關注宏碁,並為之驕傲。在臺北敦化北路智融集團的辦公室裏,他竟然還在使用一台17寸的Acer筆記本。雖然心臟有些毛病,講話語速較慢,但他的分析和見解依然清晰而犀利。

作為全球第三PC製造商宏碁的創辦人,他已遠離殘酷的市場競爭,更注重個人生活,偶爾也會就品牌經營做些演講,在雜誌上寫寫專欄。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海峽這邊和他年齡相當,同樣被稱為“教父”的柳傳志,卻是另一種狀態。2009年,這位老帥重新躍上前臺,和得意門生楊元慶一道再次梳理聯想的國際化進程。

被視為華人PC圈驕傲的宏碁和聯想,在過去幾年走出了不太一樣的路徑。聯想並購IBM的PC業務,曾給宏碁帶來很大壓力。但4年之後,在企業整合、國際化深度和風險控制等方面,宏碁反而略勝一籌。在2008財年,宏碁的銷售額超過了200億美元。國際化方面,歐洲市場已經成為宏碁的主戰場之一,同時宏碁也取代聯想成為奧運會的頂級合作夥伴。

在這兩家PC製造商角力的過程中,為何宏碁後來居上,具體實戰原因自然需要宏碁現在的掌門人王振堂來解答。但作為創始人,施振榮顯然在企業的DNA、文化建設、未來規劃和戰略層面有更多的發言權。事實上,儘管不再負責宏碁,但他依然在積極思考。畢竟,沒有人否認他依然是宏碁,甚至是中國臺灣IT圈的精神領袖。



宏碁的經營DNA

過去幾年,大陸和臺灣企業在國際化並購方面高歌猛進,但也遇到許多挫折。施振榮從品牌經營的角度,對聯想、TCL、海爾、明基和宏碁的公司體質進行了點評。

施振榮:打品牌,最重要有兩個。一是產品有沒有優勢,就是指創新研發,比如個人電腦有沒有創新研發。比如TCL的手機,在創新研發方面,能不能跟人家競爭?如果不行,打品牌就比較吃力。接下來就是品牌行銷了。聯想、TCL在國內的品牌行銷做得非常好,但是在國際上,品牌行銷打不過人家。包括IBM的品牌行銷也不強,在它做普及品如PC的時候,雖然也是花銀子,但競爭不過人家。TCL並購的湯姆遜,在當地就是弱勢組織,所以並購過來也沒有辦法解決問題,又沒有創新研發的能力,在品牌行銷方面也不是很有優勢,所以做起來很辛苦。

相對來說,聯想算做得不錯,不過最近感覺到比較吃力。因IBM那樣的結構,要面對這樣的競爭模式。我們中國的企業要解決這個問題,培養這個能力不是一天兩天的。

國際化是要當地化,瞭解當地的市場、當地的文化,還要管當地的人。不能把所有人都送出去,所以要當地化。管理當地化的能力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積累,不是三年五年。大家走出去是必要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只要穩住就成功了。不要以為市場變大了就好了。這也是一個盲點,我是很早就覺悟了,不求大。現在世界最大的企業都有問題。大已經不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可能中國企業還有這種心態,追求大。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國際化的風險相對是最低的。理由就是產品競爭力。比如電腦和手機的研發創新,國外有很多絕對領先的廠商。而說到白家電的研發創新,全世界最大的力量就在大陸,有能力做全世界最領先的東西。海爾需要借重創新研發的能力,慢慢建立國際市場的行銷能力。相對手機電腦,白家電的變化還沒那麼快。當然本質是一樣。實質還是要解決當地化的問題,只是在培養當地化能力方面,環境相對寬鬆、穩定一點。

明基並購西門子手機業務那個案子,受傷很重。而宏碁步步為營,最後把Gateway、Packard bell並購下來,體質上去了,規模大了。可以說,在歐洲的管理能力,宏碁比美國人還要強。歐洲本就沒有什麼競爭者。在歐洲,為什麼宏碁是第一,超過了戴爾和惠普?那表明,宏碁的實力不是產品的競爭力,而是管理能力。宏碁把Gateway和Packard bell並購後,能夠掌握得住。合併並購,主要是管理能力的結合,這個能力可能是宏碁更上一層樓的關鍵。在產品方面,Netbook(上網筆記本),宏碁的Aspire one比華碩集團晚半年,但還是超過。因為它根據市場客戶的需要,改善Eee PC的特點,通過強有力的行銷網路,能夠後來居上,變成很具體的市場份額的佔領。

宏碁到底有哪些經營理念值得大陸企業的學習?施振榮的答案其實並不複雜。

施振榮:在全世界PC公司中,宏碁的國際化恐怕是做得最徹底的,不敢講最好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看法,僅供參考。因為,宏碁只有3%的營收來自臺灣。另外,我們的能力是在外籍兵團身上,品牌行銷方面是以夷制夷,當地人管當地人。國際化的最終目標就是以夷制夷,才能長期在當地跟人家競爭。從專利的管理到成本的結構,從外面去的人,成本會貴,而且瞭解不足嘛。

1992年,我有一個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的觀點,即Global Brand Local Touch。那時候結合地緣,當地的股權過半,讓當地人來控制。沒有一個國際品牌的策略是這樣的,等於把品牌分到各個地區,在新加坡上市,到墨西哥也上市。後來這個策略沒有成功,原因是規模不夠大。宏碁變成好幾個宏碁,互相不往來。後來就集中起來,但還是以夷制夷,借重當地。這樣看來,Global Brand Local Touch以前是資金結合,現在是資金沒有結合,只有人結合。等於國外所有的經營團隊,都變成合夥在臺灣。大家分享經營的成果,一起打這場全球的戰爭,做成這樣的模式。

在品牌建設方面,要瞭解市場,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創造價值,借重臺灣研發的力量。比如Aspire one就是根據Eee PC的問題,瞭解市場的需要、客戶的需要,借重廣達的研發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整合起來。這是宏碁現有的核心能力。如果美國品牌要跟臺灣廠商整合,沒有我們這麼快的速度。所以,宏碁是站在這個分工位置,專注客戶價值的創新,一定要創新,就是很集中的一塊,借重臺灣的研發能力,整合起來。

2009年1月,美國第二大消費電子零售商電路城(CircuitCity)宣佈破產,電路城的債主名單包括惠普、三星、索尼和聯想等許多PC和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而這次事故中宏碁的損失缺非常少。談及此事,施振榮重點提及公司的風險管控機制。

施振榮:在風險控制上,要注意應收賬款。回過頭看,Compard(康柏)在大陸曾經第一,但它虧了一億多美金,應收賬款拿不回來。位於第一只有一年時間,馬上不見了。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

做第一太容易了,送錢給經銷商,送貨給人家,最後拿不到錢。我們就算要衝第一,也要沒有應收賬款的問題。因為要經營一個完整、健全的系統,有很多因素要考慮。不能看量,也要看利潤和風險。庫存、應收賬款就是風險,匯率也是一個風險。這麼多東西同時要考慮,宏碁的能力很強。講起來都懂,但執行要很長的時間。因為不是一個人執行,是一個組織,而且分散那麼廣泛的組織來執行。這可能是宏碁今天最大的競爭力。

這都是這麼多年來內化到我們經營的企業文化。比如,一二十年前,我就規定,匯率風險,要百分之百曝露。講起來容易,你知道做起來有多難?第一,財務人員會說,我做財務,如果不利用閒置的資金給公司賺點錢,好像沒有貢獻。他就承擔風險,去賺那個錢。我們是不准他賺這個錢。有人說台幣要升值了,美金、人民幣要怎麼樣,喜歡玩金融操作嘛。

我們賣給人家的時候,就用那時候的匯率,不管未來會怎麼變化,就用那個指標來避險。所以,我們稱為百分之百避險。未來不管發生什麼狀況,更好或更壞,跟我最後的底線出入都只是一點點。

十年前,我看報導說,荷蘭航空的匯率風險遠大於它的利潤,因為它收入都是國際貨幣。很多公司,如果曝露到外幣的風險過多的話,可能利潤比匯率的損失還要小很多。那麼,這個企業的經營就處於一個不確定的因素之下。這是不通的。

我以前在宏碁時,就對財務人員說,所有的操作是以避險為目的的,不理財,不准理財。過去財務人員對我這樣的要求都很不服氣。他們會說,我是專家,你不懂。但是,所有出問題的,都是專家。像雷曼,問題就出在他們創造的產品上。劍王劍中亡。最厲害的使劍的人,就是死在劍底下。我創業的時候就承認,財務我不懂,所有的運作都是最保險的,所有都不碰。 再談產業趨勢和升級

PC行業經歷過多次景氣盛衰,這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會給海峽兩岸的產業分工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和機遇?

施振榮:比較樂觀的看法是,如果臺灣能夠發揮過去速度彈性的特質,金融海嘯過去以後慢慢回來我們會更好。我一直認為,在每一個景氣迴圈中,不好的時候我們傷得比較輕,好的時候搶市場比較快。其實PC機就是這種情形,如果掌握這個特質的話,就能夠一直領先。

產業本來就是不斷洗牌。美國之所以能夠保持它的競爭力,本質上是在過去10、20年不斷地在再造、轉型。比如電腦業,傳統的電腦公司都死光了,新的PC公司還會不斷出來,蘋果公司也是完全借重臺灣和大陸的製造,通過新的競爭模式不斷轉型。美國有很多產業,比如汽車的包袱就太大,工會力量太強,只能一起沉淪。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公司,看著就沒有辦法,因為那是結構性的問題。

美國的企業會不斷調整,但有些產業像汽車、航空就無法應對,他們的主要運營都是在美國,而亞洲公司還可以賺錢。美國的競爭優勢是所謂微笑曲線的兩邊,研發創新和品牌。服務業方面,美國的競爭力比日本強。

大陸產業爬升的客觀條件比臺灣好,因為規模很大,但是也因為規模大,就沒有壓力了。舒服區域(comfortable zone)太大,內銷就玩不完。臺灣壓力大,被逼著會往上爬得快一點。

世界是平的,大家去分工整合,但分工整合需要有客觀的條件。整合也是一種分工,做品牌是整合所有人,但品牌也是整個經濟體系的一個分工、一個項目。很明顯,兩岸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其分工和整合,相對於全球市場其他玩家,貢獻是最好的。從高科技產業來看,就是台商掌握市場。

臺灣高科技之所以有競爭力,就因為有全球的市場。台商扮演的分工角色,就是區域的整合,讓品牌做全球的整合。我們整合華人的力量,包括矽谷的、大陸的、台灣的華人。在這個過程中,大陸得到了很多,比如就業機會,管理能力也不斷在提升,經濟不斷在發展。等於臺灣幫大陸把一些資源有效地整合在全球體系之下。但是,這個整合會隨著時間不斷朝更有效、更有附加價值、更細的分工發展。

如果從微笑曲線的理論來看,大陸廠商的能力進步比臺灣快很多,大陸企業學習的動機很強,每個人都很用心,希望成長。這個分工要不要變?台商如果繼續扮演原來的角色,一定會有危機。比如在大陸的很多台商,或者外商在大陸的台幹,現在都沒飯吃了,都被大陸當地人取代掉了。這是理所當然。臺灣如何利用原來的位置能夠跑到未來有貢獻的位置?就是不要跟大陸重複,要往上走。這樣對雙方都有益。

對大陸來講,大陸要往上走的話,日本會不會幫忙?不會。和日本人學,也不容易。美國會不會幫忙?隔閡很大。它不會有效提升大陸的核心能力,因為相差太遠了。臺灣可以扮演這個角色,促進整個大陸的競爭力。台商也應該利用這個機會,不斷走在前頭,建立新的核心能力,否則就沒有價值。

學會放棄,也是施振榮經營理念的一個要訣。1990年代,宏碁曾經大舉進入半導體產業,成立了生產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的德碁公司。但隨著整個外在環境的變化,德碁日益面臨危機。宏碁痛定思痛,最終把德碁賣給台積電。這個決策成為施振榮經常引用的一個案例。

施振榮:大陸有大的市場,所以可以用市場換技術,但是,我個人認為,像半導體產業,到目前還是不得要領。在臺灣,像台積電、聯發科這樣的企業,都很強。但是臺灣的DRAM產業也是值得借鑒的。

我是第一個進入DRAM產業的,賺錢後剛開始虧本我就啟動轉型了,轉得很累。德碁——跟TI(德州儀器)合作的專案,我賣給了台積電。臺灣真正能夠從DRAM全身而退的,只有我。在轉型的時候,每個月開一次董事會,每個星期見面一次,我花那麼多時間。在那個時候開風氣之先,把公司賣掉,談何容易。那是很轟動的一件事件。

其實,很多時候,就是上面幾個人的問題,不願意放掉。寡頭不願意合併,因為會少一些老闆。就跟國內大學合併一樣,少了一個校長,教務長。我跟同仁溝通過,你願意做一個水深火熱的老闆,還是要解套,去開拓一個新的機會?實際上,我真的是用這個策略做了很多。比如美國以前我們的莊人川博士是總經理,在美國他是水深火熱,我要他放掉。我說,創投的這些錢讓你去投,他就進入一個新的舞臺,很有成就感,賺了很多錢。

以DRAM來說,市場不好的話,那些設備、土地有什麼用?這個市場都沒有了。我可以用已有能力去做別的創新,我的品牌,我的通路都有用。如果這個產品利潤不好,我可以賣別的東西。知識經濟,在未來是相對有利的位置。

你想想看,宏達電(HTC,多普達的母公司)在開發新的Windows CE的時候,有沒有人看得上?這讓他有時間醞釀他的核心能力,設立競爭障礙。到市場有這個需求他就能出來,再加上它做品牌很幸運。為什麼?因為他是透過電信公司的,電信公司跟代工沒有衝突,何況他的規模也不需要去做代工。運營商協助他建立品牌,運營商不想賣沒有品牌的手機。 迎接中國世紀

事實上,除了IT行業,大陸和臺灣還有很多領域可以一起合作,在全球範圍對人類發展作出貢獻

施振榮:在通信這個領域,華為、中興、大唐勝過臺灣很多。為什麼?中國在需要通信設備的時候,有大市場,在研發方面大力投入,技術就可以提升上來。台積電也類似,進入晶片業的時候是三流的技術,當它變成世界規模,現在就是一流的技術。因為規模大,掌握全球的市場,就能找到好的人才,投入研發,技術就能提升。

我一直認為,大陸這個市場對華人未來技術的提升,是很關鍵的。這個可能要二三十年才可以看到。絕對有機會。現在已經看到的是,透過大陸市場的成熟,華人創新的科技可以領先全世界。這個創新,不是全新的創新,但是華碩的Eee Pc 和宏碁的Aspire one有這個味道。

我一直覺得,在IT領域裏,雖然很多科技是美國人發展的,但是對人類的貢獻來講,我,或者臺灣對人類的貢獻不輸給美國人。Time雜誌“60年亞洲英雄榜”裏面寫了,PC今天不是一萬美元,而是一千美元,就是因為我的關係。同樣來講,PC再過五年時間,不是一千元而是一百元了。這就是臺灣的整體貢獻。Aspire One就是個突破。它是全球第一次第一個季度就生產100萬的電腦。這就是臺灣對人類的貢獻。這個貢獻如果沒有跟大陸的合作根本不可能。這個貢獻是一串的,不只是裝配,裏面有衛星工廠,整個台商,在每個地區,像東莞、蘇州,都是一個產業群聚。

華人對世界另一個未來可能有貢獻的地方,是太陽能和LED。如果能源方面,臺灣和大陸將來真的能夠量產和普及化,也是我們對人類的貢獻。有人認為,中國最大,所以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有不同看法。我說,21世紀可能是中國的世紀,這取決於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的大小。對世界人類的貢獻不僅有經濟,比如說,我第一次這樣講,馬克思主義本是一個理想,中國式馬克思主義如果做成功了,那麼對人類的貢獻就很大。如果能夠一直調整,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整合一個新的模式,世界這麼大的人口,那絕對是人類最大的貢獻。那才是中國的世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