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一貼,四下為這東西嘔心瀝血阿(書報)!!!!

有想過走學術路線要作這個,但腦袋太差了,所以還是算了XD

老ㄅㄟ竟然不懂我被這東西搞得要死要活,反應超冷靜.
------

諾貝爾化學獎/2日籍得主 曾在台大教書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本屆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以鈀金屬作催化劑,打開一條通道讓穩定的碳原子彼此間能結合產生偶合反應,促成化合物更穩定又具效率地合成。其中兩位日籍得主根岸英一和鈴木章都曾在台灣大學授課。

根岸英一是○九年來台大授課一個月,還是中研院化學所研究員羅芬臺就讀博士班的指導教授,羅芬臺說,不同於有些教授可能一學期見不到幾次面,根岸英一要求十分嚴格,每天都會來看學生進度,常常一天就碰頭個三、四次,每年也會請研究室的夥伴到他家裡聚餐,只見師母忙進忙出,是很傳統的日本家庭。鈴木章是○二年來台大授課四個月。

羅芬臺談恩師 根岸英一要求嚴格

羅芬臺表示,三位得主最大的貢獻在於以鈀金屬做成催化劑,讓碳碳鍵的合成更穩定,是現在實驗室常常製成化合物之法,也是製藥的好方法。

與根岸英一共同在台大合開「有機合成」課的台大化學系教授陸天堯指出,以肉桂為例,化學物質需要芳香環兩兩合成再和其他物質合成才能製成,但兩兩合成在一九七○年代前相當困難。陸天堯表示,三人把從前困難的化學合成方法,變成簡單一步就能做到,「猶如合成方法的捷徑」,認為三人在合成方法的發明具有不可抹滅的貢獻。此外,除讓合成更簡單、更穩定,也因步驟變簡單,大大降低製程毒性,對於化合物製藥過程產生重大影響,不但毒性降低,也節省成本。

此法未來除了運用在工業材料和製藥外,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例如手機螢幕、電池、電燈等,所以未來的燈可能就不是鎢絲燈,而是以此方法製成的新穎材料。

陸天堯也說,根岸英一和鈴木先後拜一九七九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國普渡大學教授布朗為師,師徒檔接連獲得諾貝爾獎傳為佳話。兩人在台大開課的內容豐富,時常提供最新資訊,深獲學生愛戴。

-----
日美3化學家 摘諾貝爾桂冠

〔國際新聞中心、記者湯佳玲/綜合報導〕二○一○年諾貝爾化學獎六日揭曉,三位科學家因發明能將穩定性高的碳原子輕鬆結合的方法「鈀催化交叉偶合」(palladium-catalyzed cross couplings)研究,為有機化學做出傑出貢獻而獲頒殊榮。這項有機化學的劃時代發明已在業界被廣泛運用,像是運用在醫藥抗癌劑、抗HIV(愛滋病毒)劑、抗MRSA(超級金黃色葡萄球菌)劑等藥品,或是科技業研發發光二極體(LED)薄型電腦螢幕,都扮演關鍵性的推手角色。

有機化學劃時代發明

三名獲獎科學家分別是現為德拉瓦大學榮譽教授的七十九歲美國學者理查.赫克、八十歲的日本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鈴木章,以及七十五歲、任教於美國普渡大學的日本學者根岸英一,三人將分享一千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四千五百九十二萬元)獎金。

根岸英一和鈴木章,分別在二○○九年、二○○二年於台灣大學授課,根岸英一還是中研院化學所研究員羅芬臺就讀博士班的指導教授,羅芬臺開玩笑的說:「老師早就在等著得獎了!」目前為止已有十八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在化學領域,包括今年在內已有七位日籍科學家獲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頌詞中指出,他們的努力讓有機化學發展成一門藝術,在試管中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化學物。頌詞說:「碳(即有機)化學是生命的基礎,……有機化學讓人類得以根據自然化學定律,利用碳的特性,提供功能性分子的穩定骨幹,也賦予人類新藥以及塑膠等革命性材料。」

「鈀」是一種罕見的、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赫克等三人將鈀當作催化物,讓碳原子簡單、乾淨地連結,較舊有方法省去不少步驟,而且製造過程中也無須再清理不要的副產品。透過鈀催化交互偶合,化學家有了更精準且更有效率的工具,現在全球多種科學研究及商業應用,都有鈀催化交互偶合實例。

赫克是一九六○年代在美國德拉瓦州一家化學公司上班時,開始以鈀為催化劑來實驗,一九七七年,根岸研發出類似方式的變化版,兩年後鈴木又發現第三種變化版,之後三人分頭研究,各自製造出「赫克反應」、「鈴木反應」、 「根岸反應」,讓頑強的碳原子在鈀原子上相遇,拉近碳原子的距離、促成彼此之間的反應,過去困難的化學合成,因此變成只要簡單步驟就能做到。

根岸六日清晨被皇家科學院打來的道賀電話吵醒時興奮地表示,拿諾貝爾獎是他二十幾歲就有的夢想,「這個獎意義很重大,如果我沒有想過,那就是在說謊。我告訴過一些人,我半世紀前就開始想著、夢想著這個獎項」。他說,他會把自己那份獎金拿來繼續做研究;已高齡八十的鈴木則表示,現在年輕人對科學、特別是化學不感興趣,「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不過我希望繼續努力,幫助年輕人」。

------
有機合成新法 獲諾貝爾化學獎
2010-10-07 中國時報【楊明暐/綜合六日外電報導】

日本化學家根岸英一、鈴木章、美國化學學家理查.赫克(Richard Heck),因研發出「鈀催化交互偶合」(palladium-catalysed cross-coupling)有機合成方法,使製造抗癌藥和其他複雜化學製品變得更容易,貢獻卓著,六日榮獲今年諾貝爾化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這三位科學家研發的有機合成化學工具,大大增進了化學界製造複雜化學製品的可能。這是當今化學家所能採用的最精密工具之一,全球研究人員用它來製造對抗大腸癌、皰疹病毒和愛滋病用藥,以及消費產品使用的更精巧的塑膠,例如超薄電腦螢幕。

七十五歲的根岸英一任教美國普度大學,八十歲的鈴木章為日本北海道大學名譽教授,七十九歲的赫克則是美國德拉瓦大學名譽教授。

日本首相菅直人已分別致電兩人向他們道賀。兩人獲獎後,日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增至七人,而得到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已達十八人。

瑞典皇家科學院介紹說,碳基(有機)化學是生命的基礎,許多引人入勝的自然現象,如花朵、蛇毒乃至盤尼西林,皆關係到有機化學。有機化學讓人能夠運用大自然的化學特性,使用碳替有作用的分子提供穩定的「骨架」,因而開發出新藥,或革命性的原料,例如塑膠。

為了製造這些複雜化學製品,化學家得設法將碳原子結合起來。然而,碳很穩定,碳原子不易互相起作用。化學家最初採取讓碳變得有反應的各項技術,這對製造簡單的分子有效,但要合成更複雜的分子,往往製造過多不需要的副產品。 

「鈀催化交互偶合」解決了這個問題,提供一種更準確有效的工具。在「赫克反應」、「根岸反應」和「鈴木反應」中,碳原子在鈀原子上會合,它們彼此接近,啟動化學反應。「鈀催化交互偶合」將碳原子結合起來,為有機分子構築了穩定的「骨架」。 

一九六○年代末至一九七○年代初赫克研究出後來稱為「赫克反應」的方法,利用稱為烯烴的有機小分子在鈀催化作用下合成大分子。一九七七年,根岸英一用鋅原子將碳原子運送到鈀原子上,實現「根岸反應」。兩年後,鈴木章用硼元素取代鋅,實現類似的效果,並且毒性更低,適宜規模化生產,這就是「鈴木反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