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3 01:48 旺報 【本報訊】

全球六大央行提高美元流動性,全球股市為之瘋狂振奮,雖然許多專家批評是治標不治本,但確實為歐洲暫時解除了流動性危機。可是,對於飽受歐債威脅的歐元來說,降低短期美元換匯利率,並無法增強南歐諸國的歐債償還能力。要真解決問題,必須整合各國的財政政策,這個任務雖然艱鉅,但不是不可能。

中國人民銀行在同一時間,也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雖然這是近3年來首次下調存準率,但仍被視為貨幣政策「由緊轉鬆」的明顯訊號。在通膨尚未完全平息之前,向市場再度注入資金,與六大央行救市有異曲同工之效。後者是為了避免銀行資金枯竭,而人行的做法是為了要保增長,但是最大的差異卻是,六大央行採用了價格工具,而中國還是只會用數量工具上。

中國為了要保增長,不惜甘冒通膨及泡沫再起的風險,對市場直接注入4千億強力貨幣,對沒有資金短缺問題的大陸來說,似乎有點過於急躁。雖然許多人認為,採購經理人指數業以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新低,如果人行再不出手拉抬經濟,中國可能真會出現「硬著陸」。

但是,在歐美紛紛籠罩在衰退陰影之時,靠出口吃飯的中國經濟,有辦法只靠人行的強力護盤,交出滿意的成績單嗎?六大央行的救市行動,在等了又等之後才審慎推出,就是不希望貿然干預市場的運作,再度引發國際熱錢的流竄。

中國如果不改革金融體系的結構,也不多使用扭曲性低的價格工具,那麼未來還會在「增長」與「通膨」之間拔河,經濟發展上憑添過多的波動,也浪費許多寶貴的經濟資源。中國的貨幣政策,或許尚不需要轉向寬鬆,但是應該逐漸降低存準率,在資金市場以利率工具沖銷資金。在信貸市場上,應以差別利率價格,調整企業融資結構。雖然大陸消費者物價在11月可能會回跌到4.5%,但是並非因為貨幣政策使然,通膨極有可能因資金價格扭曲而再起,所以降低民間資金價格是結構改革中的重點。六大央行的措施,就是要解救歐洲的銀行業,才特地在他們需要的美元資金利率上,給予特別的價格優惠。在定向的價格政策上,人行實在應該多向六大央行取經,調降存準率,應該只是開端,未來絕對要在價格工具上,好好落實一番。

除了信貸利率之外,人行的利率工具還有:1、再貸款利率;2、再貼現利率;3、存款準備金利率;以及4、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對於多層次的價格政策,如果善加靈活利用,在不同的利率價格上,採取不同的升息幅度,仍然可以達到遏止通膨與泡沫的效果。

在過去的政策軌道中,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對強力工具的偏好,所以為了達到精準的成效,便繞過市場機制,直接以數量化措施進行干預。但是當經濟越與國際接軌時,就會有越多的經濟變數,無法以公權力無法有效主導。這時候,應向國際經濟社會借鏡的,就是國際通用的價格工具,因為國際資金看的是國際價格,存準率難以發揮真正的影響力。在未來數周內,我們可以漸漸看到六大央行救市的真正效果,就可以更加了解,為什麼六大央行沒有直接向市場注資?其中的道理,正是人行應該審慎觀察與參酌的關鍵,也是為來中國貨幣政策是否應該轉向的真正依據。

中國一直擔心,在人民幣升值的威脅之下,升息不但引入熱錢,也損傷出口競爭力,所以很難真正走出升息的道路。西方總體經濟學說自貨幣學派以降,就開始放棄以貨幣數量推動成長的想法,其間歷經30餘年論戰,最後顯示的是,貨幣數量應該盡量退居幕後,將舞台讓給可以穩定物價的利率價格。即使美國被迫在兩次量化寬鬆之中,走回貨幣學派的老路,但是其中的傳導機制,還是透過利率價格來完成。所以中國經濟發展到了這個階段,應該已經體會到,發達經濟國家為什麼對「保增長」的興趣,遠遠低於「抗通膨」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