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tt 看板  Policy  skyprayer (洗碗工)


其實糧食自給率在台灣並不是甚麼大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很正常的,單項糧食自給率並不能說明糧食安全的問題。

糧食自給率的計算基礎有兩種
一種是以攝取熱量作為計算,另一種是以購買糧食的價格作為計算,以熱量作為計算基礎的糧食自給率 台灣這幾年約在30%左右,但以價格作為基礎的自給率卻有65%左右。這說明了台灣人只用35%的錢卻能夠買到70%的外來食物,也就是說 外國食物的價格遠低於國內作物價格,這七成食物主要是 小麥 雜糧(黃豆 玉米..) 飼料(畜產的基礎是從飼料算起)

糖類 油類

為什麼要進口這些東西,主要就是要滿足大家對飲食多元的需求,今天在台灣 大部分的人在意的已經不是單純吃飽這件事,而是希望吃的好  多元化。這點就讓台灣的糧食自給率難以提高,確實  雜糧 糖類 油類作物 台灣的技術都能種植,但是價格就是無法壓的比大規模生產的國家低,這些國家 土地大 氣候適宜 人力便宜(或是機械規模大),就算這些價格差距用補貼方式補平,台灣的土地是不可能有足夠的面積能滿足如此多樣的農產原料需求,(光是飼料就難以應付了)。

所以不可能在不改變國人飲食偏好的情況下,將糧食自給率大幅提升,另外換一個角度來看自給率的問題

糧食自給率真的跟糧食安全有關嗎?

在某些國家是如此,但在台灣問題不是出在這,台灣的糧食危機比較可能的狀況有兩種

1.國際大饑荒 糧價大幅上漲

2.戰爭 台灣被封鎖

但這兩種危機其實跟糧食自給率相關性不高,如果真的擔心這兩種危機,該關心的是急難情況下的糧食配給系統和制度,而非糧食自給率,缺少有效的糧食配給制度和系統,就算糧食自給率100%  糧食也只會被少數人壟斷,另外  台灣本身就有公有戰備存糧機制,再加上民間民生物資充沛,只要危難時 真的即時控制物資  做好配給,就可以撐過不短的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 就可以讓全國農業增加糧食的生產。

或許有人會質疑  台灣的農地是否足夠生產全國所需糧食,這問題其實是肯定的,但關鍵就在於"所需"是指維持餓不死的狀態。而無法滿足維持現有飲食水準,基本上急難情況 本來就只要求能維持生命所需  多元飲食就不必談了(急難時你還能要求天天吃肉 吃麵包 喝多糖飲料嗎?),這邊有個簡單的算法  就可以推估如果只是要維持餓不死的狀態,台灣的農地是夠產出足夠的糧食的,大家想想 今天平均國人飲食是處於 吃不飽 吃剛好 有點吃超過 的哪一種?當肥胖症逐漸威脅國民健康的情況下 應該是屬於後者對吧?

今天危機發生了 糧食配給全國民眾只能吃兩餐 沒消夜 沒下午茶 沒點心,會餓死人嗎??  問問自己 今天少吃一餐 就算這樣過一年 會死嗎?如果今天台灣陷入某種危機,糧食進入配給  全國人民只能吃兩餐,那我們的糧食自給率就算生產面沒有變化,需求部分就降低了至少1/3 於是我們的自給率就會神奇的變為45%(如果要精確的數據 99年平均國人每日食物熱量攝取量約2495大卡。但建議的健康攝取量 男女平均每日是1400~1900大卡

*****結論:我們吃過多了.... 另外這是成年人平均  台灣還有老人和小孩他們的攝取量其實更低 )

另外不要忘了 和平的現代社會是多麼的浪費食物,餐飲業製造多少廚餘  加工食品過期品有多少?

這些浪費的食物 在危機時期是會大幅降低的,也就是說  在危難時期 人會更珍惜食物  而這些平時浪費的食物會被人們充分利用,但因為缺乏數據 所以先不列入計算,全國農地現有約80萬公頃 約有1/4處於休耕狀態 也就是約20萬公頃,你會說 天啊 就算全部復耕 也只能提高糧食自給率到60%啊(需求從100→ 66 生產從30→40)。但其實台灣現有的60萬公頃土地並非都是生產糧食作物

整體來說
20萬 稻作
5 萬 雜糧
15萬 蔬菜
20萬 水果
剩下約有幾萬公頃的 茶 花卉 牧草
另外農業統計上有個神祕的產品  其生產面積常常被鬼隱,那就是檳榔  檳榔因為很多種在山坡地 沒列入農地計算,檳榔大約有五萬公頃種在山坡....

目前台灣真正生產作為主食和熱量供給的耕地,就是稻作+雜糧的部分 約25萬公頃  (蔬果熱量比例低),真正危機發生時  誰還能奢望多吃水果呢?  也別嚼檳榔吧?蔬菜可能也得少吃點  在配給系統下,把這些 休耕 和非必要糧食的耕作地 在半年內改作糧食作物,25萬公頃雜糧+水稻 + 10萬蔬菜 = 35萬公頃,剩下的45萬公頃農地+5萬公頃山坡地也轉作糧食

原本的供給可從30→72

加上糧食供給控管 需求降為66,急難時糧食自給率可提高到 72/66 = 約109%

另外 這些都還算是正常的糧食供給管道,過去真的戰爭 天災 一般糧食不夠吃,還可以吃野草 野菜  野生動物 自家寵物....
(日本政府早就已經在台灣到處灑播昭和草 及其他幾種野草,就是準備戰爭物資吃緊時 叫台灣人民可以吃草充飢....)。所以只要物資配給制度建立 並且有充分轉作機制,急難時的糧食自給問題並不大。如果真的要擔心 請關心我們的配給制度 戰備存糧和急難時的轉作機制,平時政府如果只是單純為了衝高糧食自給率,往往只是浪費成本(就像希望公寓平日用電 增加公寓緊急發電機發電比例以提高能源自給率一樣....把平時情況和緊急情況混為一談)


因為只能從試圖改變民眾飲食習慣和加強補助農產品下手,只衝高了糧食自給率 但也沒解決甚麼問題...

------

真的重要的農業數據應該是,農業從業人口年齡分布 (馬上可看出老化問題嚴重...),年輕人農業從業意願 (其實只要1.5%的年輕人願意從事農業就夠了 但現況恐怕遠小於此),灌溉水源汙染比例 (為何抽地下水? 其實有很多農用水源被汙染 無法使用),農地破碎程度 (不易機械操作和規模生產 某些汙染源也不易控制),這些才是農業真正嚴重 且必須解決的問題,糧食自給率跟這些問題相比 真的只是個拿來炒作議題的指標罷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