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2-01 01:09 工商時報 【本報訊】

     配合第八屆立法委員於今天走馬上任組成新國會,連任而尚未就任第二個總統任期的馬英九總統,依循慣例已於昨天接受吳內閣的總辭。並即宣佈由原副閣揆陳冲組成多年未見的財經內閣,以因應歐債危機所引發嚴峻國際經濟情勢的挑戰。

 正因為當前國家內外情勢的確十分嚴峻,授命組閣的陳揆也只能快馬加鞭立即完成組閣,敲定各部會首長人事。然而這一次的內閣改組,由於牽涉到政府組織再造工程的啟動尚難一步到位,對於部分一俟新組織法完成修法即將被裁併的部會,原則上自無在此看守期刻意更換新首長之必要,而只能留待下階段的內閣改組。

 另外,基於對總統直接督導國防、外交、兩岸、國安事務之尊重,新閣的人事異動也並未包括這一部分。但儘管如此,新組成的陳內閣之人事佈局,仍然不乏新意。特別是新組成的財經專業團隊,包括由原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轉戰財政部,將擔當改革稅制、改善政府財務結構的重責大任。以及由曾任經濟部長、政務委員,對於鼓吹落實兩岸簽署ECFA,和爭取日本大企業來台投資和進行策略聯盟等卓有成效的尹啟銘接掌經建會主委,誠然不應以人事大風吹換位子的傳統角度觀之。

 除了經建會與財政部首長的更換之外,陳內閣的財經團隊其實至少尚包括留任轉任國科會主委的朱敬一,和新延攬具計量經濟專長的管中閔這兩位中研院的經濟院士。如果再搭配續任的經濟部長和金管會主委,可以說新的財經內閣領導班子兼具專業與實務,難怪國內不同領域的企業主管,對新閣人事普遍給予正面評價並多所期待。

 面對國際經濟情勢的嚴峻挑戰,陳揆匯集幹才充實財經團隊,自然值得肯定。不過,拚經濟的同時,馬政府在第二任期所面臨的挑戰,其實還包括如何平衡所得落差、城鄉落差、南北落差以落實社會各界對公平正義的期求。以及如何在維持清廉施政的同時,展現執政魄力,不再只是一味迎合民粹的需求,而是能夠展現引領國家朝向可持續發展的具體作為。

 不容否認,面對民眾,特別是公民團體在這方面的發聲,新閣的人事佈局也一定程度的做出回應,包括精研民主發展理論的原內政部長江宜樺更上層樓擔任副閣揆,預期將在實現公平正義與提升政府效能上有所施展;也包括由具高度執行力的原工程會主委李鴻源接掌內政部。另外,延攬台大教授陳保基擔任農委會主委,曾兩任高雄縣長具工程專業背景的楊秋興擔任政務委員督導公共工程,乃至於由被視為大黑馬的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擔任教育部長,將面臨推動12年國教的歷史性任務,以及由龍應台接掌文建會。這些新人事的安排,自不應以酬庸、搬風視之,而毋寧是要面對挑戰展現施政效能。

 讓合適的人,在可以發揮的位子,即使可以套用「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樣的說法。但內閣首長皆屬政策任命,不只是談不上任期保障,以今天的國家內外處境以及殷殷望治的民情,陳內閣的各個部會首長,不論是新任或續任,再也不應有蕭規曹隨,戀棧保位等消極被動的心態。新首長上任,即使需要有一段熟悉業務,以及和其他部會與國會磨合溝通的時期,但包括國會和大眾輿論其實是不可能給予新內閣任何的蜜月期。我們認為從下周一新閣首長各就各位,到520馬總統就任第二個任期,依例內閣必需再度總辭,這3個多月的寶貴時間,也正應是新首長熟悉業務,並提出全新政務推動藍圖的關鍵時刻。具體而言,陳內閣的各個部會,如果在這段期間,繳不出初步的成績,擘劃不出明確可行的施政藍圖,馬總統和陳揆就應斷然換人,不容好官我自為的廝混。

 展望新執政團隊的政務推動,另一個必修課就是要如何與新國會互動。特別是這一屆立法院的結構不同於上屆,一般預料跨政黨的協調溝通將更為頻繁與複雜,為此陳揆還特別延攬饒富國會黨政協調經驗的林益世擔任秘書長。惟依憲政架構,行政、立法各有職司,既不應是零和對抗,讓立院淪為政院橡皮圖章也不為大家所樂見。因此新國會如不趕快進入狀況,還要繼續上演朝野、兩院對抗的老戲碼,自然不符社會的期望。大家的期望,無非是希望新執政團隊與新國會能夠一起打造出國家發展的新境界,也將是新政府、新國會歷史評價的準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