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4 01:24 工商時報 【本報訊】
漢朝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內實府庫,墾其田疇,民富國強,眾安道泰。越王遂師八臣與其四友,時問政焉。大夫種曰:愛民而已。」上週新閣揆陳冲就職時引用「民富國強,眾安道泰」這句話,強調人民有錢,國家自然強盛,如果人民安心,世道自然非常順利;馬英九總統也期許陳冲內閣,能夠成為一個「安心內閣」。
陳冲在就職時,同時具體提出他的施政願景:「在安定的基礎上創造一個『繁榮』、『共享』、『永續』的成長」。這讓我們回想到民國60年代政府揭櫫的施政綱領:「在安定中求進步」。當時台灣在國際上遇到退出聯合國、在國內遇到蔣介石總統逝世等重大衝擊,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藉著推動十大建設,使台灣經濟脫胎換骨、蓬勃成長。目前台灣的處境,在國際上面對歐債危機導致的全球金融震盪、金融海嘯重創後的歐美經濟遲滯復甦;國內方面,則有「財富不均」、「稅制不公」、「就業不振」、「南北不平衡」以及「民眾沒有幸福感」等「四不一沒有」的問題。陳揆提出「在安定的基礎上創造成長」與當年的「在安定中求進步」,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民國60年代解決問題的方法,乃是由「大有為政府」透過重大投資帶動經濟成長,策略上係以「國強」帶來「民富」;在時空環境已經迥異的現在,政府財政困窘,陳揆改以「民富」帶來「國強」。從而,陳揆提出的施政願景,在「繁榮」方面,強調科技的「創新」、文化的「創意」及研發的「能量」,要在ECFA的基礎上以及WTO的架構下,建立一個完整的FTA網絡,創立全球市場佈局的新版圖;更要改變生產面、需求面的傳統思維,發展可以輸出的服務業(exportable service)。我們認為,上述願景的達成,其先決條件在於,作為行政院團隊的各部會,要先打破從前的分工獨立傳統,轉為未來的相互支援模式;換言之,「創新」、「創意」、與「能量」,務須先從行政院團隊做起。
在「共享」方面,陳內閣則是要以稅制改革以及社會福利移轉收支的效果,達成所得分配的合理化。事實上,稅制改革不是只有提高稅率,讓有錢人負擔較多的稅而已。馬總統日前以97年綜所稅結構,說明富人已經負擔相對較多的稅,其論述在本質上忽略了兩個事實:第一,綜所稅的結構是累進稅制,已申報綜所稅的富人當然會有相對較高的租稅負擔;第二,富人有許多財富和所得匿藏在國外以致無從課稅,或因從前的各種「稅盾」(tax shield),例如「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等提供租稅優惠,造成富人無需繳稅。「無從課稅」與「無需繳稅」才是稅制不公的主要根源。鑒於馬總統的專業不在財經方面,幕僚給他似是而非的資料,讓他講出積非成是的陳述,我們不必予以苛責。對於以財經專業見長的陳揆,我們則寄予厚望,盼能真正落實「以稅制改革的合理化」。因此,主管稅制的財政部、主管社福的內政部都得加把勁,提出有效達成陳揆施政願景的可行方案。必須了解,稅制與社福乃是「民怨」最深與「民願」最殷之處,這兩部分的妥善處理,才能促成所得分配合理化,也可減少「民眾沒有幸福感」的哀怨。
至於「永續」部分,陳揆強調節能減碳是一條必走的路,「調適」和「減緩」也是必須共同努力的策略,對內有節能減碳的要求,對外有節能減碳的承諾,必須透過許多手段包括再生能源的落實和推動來完成。然而,我們要誠摯地提醒,「節能減碳」每逢年節就破功了。跨年晚會和各種節慶的煙火盛會,以及中秋節變相成為「烤肉節」,甚至還有地方政府設置「烤肉專區」,共襄盛舉。這些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把平日點點滴滴的努力都抵銷掉了。許多年來環保團體和輿論界言者諄諄,然而各級政府聽者藐藐,我們希望善溝通、具執行力的陳揆,能讓各級政府「一心一德、貫徹始終」,力行節能減碳。當然,「永續」目標的範圍不是只有與煙火和烤肉相關的「節能減碳」政策而已,更包括「環保」與「發展」之間衝突的平衡,影響既得利益團體的權益,也涉及跨部會間的協調,決策層級需提升至行政院,許多案例將有賴陳揆的明智裁定。
要言之,陳揆的施政願景看似淺顯易懂,但在執行時將是千頭萬緒:既要解民怨,又要給安心,還要讓民富,進而使國強。然而,馬總統給的時限似乎只有兩年,因為兩年後又要忙著選舉。為此,我們要再誠摯地呼籲:馬總統若要求歷史定位,應讓陳揆有充足的時間與授權做該做的事,不要因選舉而使對的政策或措施受到扭曲。雖然民主政治是「短視」政治,但未來這四年,陳揆的施政願景要能被落實,「黃金十年」才有穩固基礎,而馬總統也將因知人善任,得天下利且名留青史。
- Feb 14 Tue 2012 01:27
民富國強,眾安道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