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4 中國時報 張士達
   【電影介紹】壁花男孩  
 
  

   《壁花男孩》的原著小說出版至今已經13年,不僅被譽為是1990年代版本的《麥田捕手》,如今更由作者史蒂芬切波斯基自己擔任導演拍成電影,讓更多人分享那段慘綠年少的孤獨與友誼。或許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曾多多少少是個打不進主流圈子的壁花,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與人格格不入 仍渴求關注  

     《壁花男孩》中由羅根勒曼飾演的主人翁查理,是個剛進高一的新生。他曾因遭遇親友的死亡而精神創傷,加上個性內向沉默,從踏進校園那一刻,就注定是個與人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身為局外人其實有很多好處,不用花時間與人打屁耗時間,不需假裝追逐那些大家都在追逐的無聊事物,不僅多了更多神智清明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只有一個人才能做好的活動:閱讀與寫作,也可以因置身事外而更加冷靜清晰地看清他人。但當然身為局外人的人未必會意識到這個事實,他們仍會不惜一切渴求他人偶爾的關注與互動,好證明自己原來並不是個對別人來說視而不見的隱形人。

    太容易感受情緒 產生重擔

    查理在處處碰壁的校園社交圈裡,幸運地遇見了《哈利波特》艾瑪華森飾演的珊,以及《凱文怎麼了》伊斯拉米勒飾演的派屈克。他們張開雙臂擁抱他加入他們的小圈圈,因為他們看似活潑亮麗,但其實也是各自懷抱著傷痛的另一種局外人。珊明明條件很好,卻總是愛上不值得的人。派屈克則因他的性傾向與遇人不淑,在搞笑且強勢的外表之下其實易感而脆弱。查理因為他們的陪伴而重拾歡笑,卻也因此承受更多情緒起伏,因為他太容易感受到別人自己都未必察覺的心情,他無法不將所有他在意的人的重擔都加在自己的身上。

    青少年跌跌撞撞 捕捉精準

    慘綠青春的成長迷惘是校園電影永遠的主題,但這三位主角的演出卻是讓《壁花男孩》真正獨一無二的最大關鍵。飾演查理的羅根勒曼不僅外型舒服耐看,更將內向壓抑中流露的情感和慾望拿捏地恰如其分。艾瑪華森的演出從對查理的溫柔細心、與派屈克之間的絕妙默契,以及亮麗外表下的缺乏自信,幾乎看不到任何《哈利波特》中妙麗的痕跡。最讓人驚訝的則是伊斯拉米勒,許多看過《凱文怎麼了》的觀眾,應該都完全認不出他竟然就是那部片中那個讓媽媽快要抓狂的可怕兒子,年僅19歲竟能在每個角色間開發出變色龍般的鮮明個性,未來空間不可限量。 

     《壁花男孩》因是由導演根據自己的半自傳小說改編,加上只是執導第二部片的新導演,難免在結構平衡上仍可加強。或許因導演自己投入感情程度不同,所有並非三個主角之間的戲份,與其他劇情相較,在細膩與深刻程度上都有明顯落差。但片中對於這群青少年跌跌撞撞又渴求認同陪伴的心情,卻捕捉地實在太過精準,加上無可挑剔的歌曲搭配,讓該片在太多流於膚淺樂觀的青少年題材電影裡輕易勝出。

    拯救靈魂 也許只需一本小說

      對觀眾來說,《壁花男孩》只要能夠抓到他們成長過程中那些自己也說不清卻又真實存在的感受,就已經是最難能可貴的成就。你會想起那些日子裡,當你發現有人注意到你的存在,並且真的在乎,你就多了一個理由迎接每一天,再也不需感覺自己微不足道。你會發現一首歌曲真的可以讓一個時刻變得完美,一本小說真的可以拯救一個靈魂。你會想起曾經在朋友的陪伴之下,在隧道中那呼嘯而去的光影中,一度相信此刻就是永恆。而透過《壁花男孩》重新回想,才發現原來當時那片刻的感受至今仍然鮮明地歷歷在目,原來那些青春的記憶真的已被凝結為永恆。


   ●解剖檯評分:84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