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2-02 01:34
  •  
  • 中國時報
  •  
  • 【本報訊】
  •  
  •  
  •  
  •  
  •  
  •  
  •  

  •         內閣改組的消息日前經總統府證實:江宜樺接院長、毛治國接副院長。雖然後續發展還待觀察,但是我們想要及早做一番探討,以免大局底定之後為時已晚。
         
            首先要問的是,內閣為什麼要在此時改組?外界咸認為,其考量不外乎二端:一是新任閣揆不可以擾動國民黨接班梯隊,使得黨內天王之間產生嫌隙。二是陳揆施政無感,府院民調低迷,半年多來毫無起色,必須要改組重生。江毛組合大概滿足了前述第一項考量,但是對於新任正副閣揆能不能挽回馬團隊的低迷民調,人們心中恐仍有不小的問號。

         若要探究馬政府與陳內閣民調如此低的根本原因,我們認為關鍵還是在「經濟」。雖然油電雙漲惹人厭、年金不公討人嫌、國營事業員工福利讓人眼紅、富人少繳稅令人不悅,但這些怨忿,都是在經濟式微、翻轉無望的大環境下,才會滋長、擴散、形成難以扭轉的大氣氛。內閣改組若是要拉抬馬團隊低迷已久的民調,就必須要在經濟面開出一道氣勢。但是以江正毛副兩人都對財經陌生的情況來看,外界實在很難對未來經濟布局,有太高的期待。

           目前的財經團隊成員,真的可以用一灘死水來形容。經濟部長管不住台電中油,拉不起經濟動能;財政部長是六朝元老,觀念老舊、但知國有地更新,其餘難有作為;經建會主委只會耍嘴皮,卻全無前瞻視野;金管會主委是省話一哥,而政務委員對於協調前述部會,又幾無建樹。雖然馬總統一再宣稱台灣的經濟要走向創新趨動、期待推動轉型,但是財經政策卻始終反其道而行,所推所行全是些效率經濟的老招老套。舉例來看,簽署TIFA、加入TPP是要降低經貿障礙,那是效率面的考量;自由經濟示範區或航空城特區是要在外勞、土地取得上爭取一些突破與方便,這還是效率面的因素;鼓勵台商回流是要吸引一些製造業返鄉,其中並沒有創新的內涵。質言之,絕大多數內閣財經首長所推的政策,都是降租稅、減障礙、低地租、聘外勞之類的拚效率政策,與經濟創新殊少關連。

         再看財金面:馬政府把遺贈稅率大幅降低以吸引資金,這有助提升效率;但政府同時決定要對技術認股即時課稅、限縮投資抵減,卻是不利創新的。兩年多前,行政當局大降營所稅,並取消各種產業別免稅,那是效率考量;但是在科技創新領域「領先」最為重要,若對某些特定行業給予賦稅優惠以助其快速取得領先,並不必然是絕對錯誤。財政當局以效率經濟的思維平頭減稅,再以稅損為由完全封殺科技領域創新來自於財金面的協助,這也是與創新經濟矛盾的。

         新內閣若要在財經政策上朝馬總統所述「創新經濟」的方向脫胎換骨,應思考財經閣員人事的換血,要換上一批真正懂得創新經濟特質的人來主政。不但如此,還得由其中一人做領頭羊,去統整財經布局。我們要提醒政府官員:創新經濟與效率經濟的政策思維和實踐是截然不同的。科技創新的本質就是拔尖;而所謂創新經濟,就是要在特定領域不斷推出更迭翻新的技術,以獲取最早、最豐厚那一層的利潤。等到追隨者、後進者跟上技術,先進者已然再度創新,又再獲取更新技術的第一層利潤。由此可知,一個社會要做好創新經濟,就要讓整體社會成為一個充滿動能的創新支援體系,提供從上游知識研發到下游科技產業的完整協助。

         傳統經濟的就業機會來自於製造業的布建與擴充,但是創新經濟時代的就業,則是來自於新創事業的員工雇用。在效率經濟時代「政府租稅減免應該是功能別而非產業別」是教條鐵律,但創新經濟紀元的經濟政策,本來就要對特定有潛力的產業予以協助,以助其拔尖、領先,並期待其成為整個經濟的引擎。傳統經濟政策的力氣一向花在拚加入TPP、簽FTA、搞免稅特區等,但以瑞士為例,它既不是歐盟會員國,自然不適用諸多區域貿易組織的效率便利,但瑞士是創新經濟的模範生。以上創新經濟的關鍵環結陳冲院長並未掌握,而新任正副院長掌握到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