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5/article/818

作者: 王健壯
關鍵字:  公民論壇 團結工聯 南非 曼德拉

一九九0前後幾年,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八九年十二月,捷克「公民論壇」的哈維爾當選總統;隔年十二月,波蘭「團結工聯」的華勒沙當選總統;九四年五月,南非「非洲國民議會」的曼德拉當選總統。他們三人都曾被視為民主象徵,也被人民期待扮演國家轉型的掌舵者角色。

二十年後,這三個曾經捲起千堆雪的英雄人物,如今都已變成歷史人物,華勒沙仍健在,哈維爾與曼德拉已過世;三人的功過是非,也各有定論。

其中華勒沙的境遇最為不堪,他崛起快,但隕落更快。他在總統任內的民調曾經跌到祇剩百分之十,九五年連任又失敗,二000年三度參選,得票率更少到祇有百分之一,可見他在波蘭已成為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邊緣人物。

哈維爾任內雖因斯洛伐克的獨立,讓他一度受挫,但他的道德光環卻未褪色,也讓他順利連任,直到二00三年才卸任。而且,他雖然當了總統,卻仍然不改當年搞反對運動的本色,行為舉止仍然像個老文青,仍然堅信「無權力者的權力」理念,卸任後更還他初服,寫了許多部劇本。

而曼德拉則是三人中個人瑕疵最少、治國挫折也最少的一位。他上任不久即宣布絕不連任,五年任內,國內雖仍有因種族隔離仇恨殘餘而引發的動亂,但憲政民主政體的確立,不但消弭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流血內戰,也讓這個彩虹國度一步步在亂中有序中前進。

很多人都以為,曼德拉是靠道德魅力治國。但替他寫傳記的史登格爾(Richard Stengel)卻不以為然:「因為曼德拉那麼堅強又那麼有魅力,很多人因此忘了他有多聰明」。他雖然知道轉型期國家領導人不能祇談民調、選票與策略,必須要談象徵性的原則與理念;但坐在總統府裡思考決策時,曼德拉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用主義者,說好聽點,是個理想型的實用主義者。

曼德拉的治國原則其實祇有一個:每個人都享有平等權利。祇要能讓南非人民逐步邁向這塊應許之地,他都願意妥協、改變、調整與修正他自己的主張。而且,他是一個困而學之的國家領導人,坐牢二十七年,讓他與外在世界嚴重隔離;出獄後,他更像作過一場大夢的「李伯」,在他眼中的世界完全改變了樣子。他找了各個領域的專家替他惡補功課,女權、現代媒體與愛滋病等等,他無一不學。

但現實與他的原則卻常有衝突。他雖會堅持,但如果他知道自己主張錯誤或觀念落伍,曼德拉也經常會「吾從眾」。例如,他曾堅持投票年齡門檻應降至十四歲,讓年輕人都有機會參政。但負責制憲的大法官卻強烈反對,提醒他全世界祇有北韓、伊朗等非民主國家才如此,他最後不但讓步,並常舉例此事自嘲。

史登格爾對曼德拉這種治國風格曾有這樣的形容:當他離開監獄執政後,他把所有抽象的辯論都擱在一邊。他雖相信社會主義,但他知道社會主義會妨礙他對民主與族群和解的追求。他雖有理念原則,但當情境改變了,策略就必須融合原則與情境而予以修正。曼德拉不認為這是反覆或不決,而認為這就是實用主義。

曼德拉這種治國風格,當然難免會被人批評是背叛。但跟他有多年朝夕相處經驗的史登格爾卻也有不同看法:「他不是,也永遠不可能像甘地,用生命來堅持一個原則」,「他是一個複雜的人,甚至是個矛盾的人」,「他有太多矛盾,但卻很少鄉愿偽善」,「他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沒有太多缺點,而是因為他克服了那些缺點」。連曼德拉也自認,被人當成彌賽亞「是一件很不健康的事」,人民最後一定會因為彌賽亞「過度承諾但低度實踐」而失望;人民的失望,正是彌賽亞或所有政客的死刑。

跟華勒沙與哈維爾一樣,曼德拉也有許多讓人民失望之處之事;但他帶給南非人民的期待與憧憬,卻遠比他們二人要多。他雖然改變了南非「政治景觀」,但南非「經濟景觀」卻改變不多。然而,就像曼德拉所說「我祇設定方向,並不負責操舵」,他讓南非渡過了後種族隔離時代的動盪不安,也描繪了那塊應許之地的目標與圖像。後曼德拉時代的南非,或許仍將在洶湧波濤中顛簸前行,但國家航向應該不會迷路;這就是曼德拉留給南非、非洲甚至全世界的最重要遺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