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所謂的化學 (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自:http://case.ntu.edu.tw/blog/?p=20973

7781711_orig  

2015 年 03 月 25 日 尖端科技&材料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990

美國與歐洲科學家最近發展出一種讓固體照光就能產生電壓的新方法。這種新系統不像光伏元件得仰賴半導體材料,而是靠金屬奈米結構產生的表面電漿子(surface plasmon)。該團隊目前正在製作能將光轉換成電能的新型元件。

表面電漿子是金屬表面電子與光交互作用產生的集體激發,是光子與電子界面間極具技術重要性的研究課題。此交互作用在電漿子共振頻率時最強,而此頻率取決於樣品的大小、形狀及電荷密度。2009年澳洲墨爾本大學的Paul Mulvaney等人發現藉由在金奈米微粒上施加電壓來注入或移除電子,可以調節電漿子共振頻率。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977

韓國及新加坡的科學家發現,葉酸(folate)包覆天然抗癌物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形成的奈米膠(nanogel),可以用來治療常見的原發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癌細胞會選擇性攝入此複合物,一旦進入細胞並卸下其外膜,就能有效的摧毀癌細胞。

肝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傳統的化療藥物如doxorubicin很難醫治肝癌,其他常見的治療藥物如epirubicin、cisplatin、5-fluorouracil、etoposide或其組合效果更差,而唯一的分子標把藥物sorafenib,不僅昂貴,療效也有限。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985

荷蘭台夫特(Delft)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表示,拜光機誘發透明現象(optomechanical induced transparency, OMIT)之賜,利用共振的石墨烯鼓(graphene drum)所製造的裝置可望作為行動電話的運動感測器,或是量子電腦的記憶晶片。

石墨烯鼓是由二維的碳薄片所組成,這些薄片會在特定頻率產生共振。作為鼓之用的石墨烯是藉由膠帶法從石墨烯上剝離下來原子厚度的碳。由Gary Steele帶領的荷蘭團隊將石墨烯鼓與超導微波空腔結合,製造出極度靈敏的運動感測器。在光機共振腔裡,碳薄片像鏡子一般反射微波光子。測量反射光子形成的干涉,科學家便能察覺石墨烯薄片小至17飛米(femtometer)的位移,這只不過是一顆原子直徑的1/10000。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972

美國科學家最近利用氧化鉭(tantalum oxide)奈米管及鍍上碳洋蔥(carbon onion)的氧化鐵奈米微粒,組成具3D奈米結構的薄膜電極。這種薄膜同時具有鋰離子電池及超級電容的優點,因此可能很適合次世代的複合能源儲存應用,例如可穿戴的智能衣(smart textiles)等。

對可攜式電子產品而言,電化學式的能量儲存裝置如鋰離子電池(LIB)和電化學式超級電容(EC)是目前最佳的充電選擇。若能將這兩種裝置整合成一個多功能電極,同時具有鋰電池的高能量密度與高容量,以及超級電容器的高功率密度特性,那就再好不過了。電容可以儲存電荷,而超級電容由於有電解液和電極兩種介面,能儲存的電荷遠遠勝過一般電容。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money.udn.com/storypage.php?sub_id=5723&art_id=383021

2014-09-23 經濟日報 曹松清

        為推動我國綠能科技發展,國研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光學系統整合研發聯盟」主導,結合全球最大 LED晶片廠晶元光電、國立中央大學薄膜技術中心及儀科中心等產學研三方能量,將先進材料石墨烯應用於紫外光發光二極體(UV-LED)的製造技術,預期可提升台灣UV-LED製造技術水準,達到與美、日大廠並駕齊驅的境界,推估有超過3.6億元以上的年產值。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944

 

石墨烯與銅聯手排熱 [預計刊登時間: 2014-03-17]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taiwanNano&mod=welcome&action=show&gid=933

未來的電子產品將不再像現行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或其他電腦裝置一樣,以堅硬的金屬或塑膠盒子呈現;它們將極其輕、軟、可撓、透明,並融入我們的日常用品,包含各式樣光電元件,乃至於紙、衣服、手套、尿布。如果你想體驗未來,想像一下電子皮膚(e-skin)、牙齒上的健康檢測, 或是直接植入器官中的感應薄膜。這些先進的電子系統將多種重要組件如邏輯和記憶體、電源供應器等整合在軟性基板上,而具備智慧功能。要達到上述目的,記憶體是不可或缺的要件,而具簡單三明治結構的有機記憶體,由於擁有低製備成本、機械彈性、可撓、低製程溫度、滾筒式印刷(roll-to-roll)等優點,而被看好成為未來軟性電子時代的資訊儲存元件。

然而到目前為止,可複寫的有機記憶體大多製作於金屬、玻璃、塑膠或矽基板等堅硬、平滑的基板上,大幅抹煞了它們柔軟、可撓的優越特性。有機薄膜的製備都是利用溶液製程,例如旋轉塗佈(spin-coating)或是噴墨印刷,要將可撓的有機記憶體做成堆疊或是3D結構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原因在於垂直整合的溶液製程會造成底部軟性有機元件或基板嚴重損壞。因此,在不同的基板或裝置上建立合適的製備方法,來製作可複寫有機記憶體,在未來的應用中是必要的。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887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成功地以硼原子對石墨烯(graphene)進行p型摻雜(p-type doping)。此實驗結果證明人類目前已經有能力對石墨烯進行電子及電洞的摻雜,這對於實際發展以石墨烯為基礎的電子應用而言極為重要。

石墨烯為具有蜂巢狀晶格結構的單層平面碳材料。由於具有許多獨特的電子與機械性質,有人認為此「神奇材料」(wonder material)未來有可能取代矽元素成為電子產業的基材,不過先決條件是必須能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摻雜,以增加或減少材料內的電子。矽電晶體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於矽材料可進行n型(即增加電子)及p型摻雜(即減少電子,相當於增加電洞)。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cn.wsj.com/big5/20130926/inn072916.asp

一種強度是鋼的200倍、厚度僅為一個原子直徑的物質正引發全球科學淘金熱,各大科技公司及頂級學府紛紛進行研究和申請專利。這種物質就是石墨烯。

種強度是鋼的200倍、厚度僅為一個原子直徑的物質引發了一場全球科學淘金熱,令各大公司和大學紛紛去研究和申請專利,想從這種與普通鉛筆芯“血脈相承”、但更苗條更有魅力的物質中獲利。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898

英國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graphene)作為隔片(spacer),將奈米金元件彼此隔開僅一原子寬的距離。此極薄隔片使研究人員得以製作出能捕捉光的次奈米空隙,該結構可望應用於感測器,以及安裝在行動裝置顯示幕上的透明電子元件或相機。

電漿子學(plasmonics)是近十年新興的領域,主要探討的是金屬奈米結構間的微小空隙能強烈匯集光的現象。奈米空隙能將光局限於比本身波長小上數百倍的區域內,仰賴的是金屬表面的電漿子能與光產生強烈交互作用,其中的電漿子是金屬表面電子的集合振盪。此技術能克服繞射極限,為奈米物體造影。然而,製作這類次奈米空隙並非易事。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8-13 01:51工商時報【王奕勛】

隨著奈米碳管的量產與低價化,其應用如抗靜電複材、機械補強之運動器材與鋰電池導電添加劑才逐漸商品化。此外,為因應節能減碳的趨勢,未來汽車或飛機等運輸工具的輕量化勢在必行,因此預期以奈米碳管做為碳纖維複合材料、樹脂及合金材料補強的應用將會有極大的市場空間。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https://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857

澳洲科學家最近研發出一種快速的新方法,能在微小物體上批覆以自然界材料自組形成的薄膜及小囊,其中的薄膜及小囊是由鐵及單寧酸(tannic acid)所構成,能批覆在任何基板上,包括玻離、聚苯乙烯、懸浮粒子甚至細菌的細胞上,因此可望應用在醫學及環境科學中。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蘭與德國研究人員成功製作出第一個平滑的鐵電δ相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薄膜。此材料具有雙穩態剩餘極化(bistable remanent polarization),能利用電場進行重複切換,因此非常適合用於資料儲存及塑膠電子學。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多國研究團隊最近利用半導性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 TMDC)製作出一種超薄異質結構,讓可撓式光伏元件與太陽能電池的實現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超薄薄膜可像壁紙一般披覆於任何接受陽光照射的表面以用來發電能,而沒有現行光伏科技產品厚重、易脆的問題。

此研究團隊包含新加坡國立大學的Antonio Helio Castro Neto、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Andre Geim與Kostya Novoselov以及葡韓德等國的研究人員。實驗使用的TMDC是一種新穎的2D晶體,內部的電子能與光產生強烈的交互作用,即使材料僅有數層原子厚,也能將大部分吸收的光子轉為電流。Castro Neto表示,若此科技能持續發展,將有機會改變太陽能產業的遊戲規則。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研究員人最近所製作出一款石墨烯(grpaphene)揚聲器(loudspeaker),雖然沒有採用特定設計,但在頻率響應與耗電量方面已組以媲美某些市售喇叭或耳機,甚至具有更佳的表現。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丹福大學10月31日宣佈,由化學工程系華裔教授鮑哲南(Zhenan Bao)所率領的研發團隊,成功發明「全碳太陽能電池」(All Carbon Solar Cell)。以全碳製成的太陽能電池成本,將比傳統太陽能電池用節省很多。鮑哲南的研究報告將於本周刊登在ACS Nano網路雜誌。

鮑哲南指出,碳有低價格、高效率的特性。鮑哲南相信團隊研發出來的「全碳太陽能電池」,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完全以碳來製作的電池。鮑哲南表示,這項研究根據團隊之前的研究,包括「碳奈米管」(Carbon Nanotube),有機半導體、奈米架構等基礎而來。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自:http://nano.nchc.org.tw/index.php?apps=news&mod=welcome&action=show&gid=837

美國研究人員製作出第一個可藉由外加電壓調制性質的電漿子奈米天線(plasmonic nanoantenna)。此天線元件包含石墨烯(graphene),並且操作頻率位於中紅外光波段。該裝置可望應用於許多領域例如多分析物探測器、可更改組態之超穎表面(reconfigurable metasurface)以及光電設備等。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新社巴黎14日電)

科學家今天說,他們意外發現利用玉米粉這種廚房常見用品提煉黃金的方法。傳統提煉黃金的方法,是使用具毒性的氰化物浸洗礦砂,但這種方法會污染環境,且引起爭議。儘管多個國家禁用氰化物浸洗法,目前全球8成以上黃金仍使用這種方式提煉。現在一支國際科學團隊說,他們在做單純的化學試管實驗時,意外發現替代方法。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現代設施監控環境,進行定期、定品質、定量之作物生產,植物工廠能於有限空間中達到高效產能,為前景可期的新式產業。


文 / 方煒(任教台灣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