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哲學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梁啟超
   我這題目,是把《禮記》裡頭「敬業樂群」和《老子》裡頭「安其居,樂其業」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我所說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本題主眼,自然是在「敬」字、「樂」字。但必先有業,才有可敬、可樂的主體,理至易明。所以在講演正文以前,先要說說有業之必要。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信仰倒底需不需要事實去印證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保松(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現爲英國倫敦經濟學院(LSE)政治哲學博士候選人,主要研究興趣爲當代道德及政治哲學。)

尼采曾要求:你應如此活著,一如你願意這樣的生命可以永恒地重復。那似乎有點苛求了。然而,哲學,卻確實構成一種生活方式,值得延續至其終結。一如蘇格拉底最初向我們示範的一樣。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聰明才智沒什用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禮拜是廢得很莫名其妙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8-11-08  中國時報 【莊世同】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Oct 31 Fri 2008 20:49
  • 近來

菜刀削蘋果  囧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奸論
宋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1009-1066)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fsv

我們常常聽人家說:「我們要活在當下」。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與哲學都在探索真理之極致,然而,真理常常只能從現像去反証,無法讓我們
直視其中,比如說,當我們說我們要了解何謂太陽時,我們只能從太陽的現像中去
組合:太陽是光亮的、太陽是灼熱的、太陽的攝護線,不,太陽的紫外線是會傷人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孔恩是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博士。他在其經典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提出了典範(Paradigm)、常態科學(Normal Science)和不可共量性(incommensurability)等觀念。此書問世已超過三十年了,雖然其中學說備受挑戰,但其魅力仍只能用方興未艾來形容。而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吧!

自孔恩以降,科學哲學家傾向與科學史、科學社會學結合,不再提供「理性方法」的軌範,而是在描述「真實科學」是如何運作的,提供一個描述性的圖像,雖然科學家們本身並不一定知道,或喜歡這個圖像。也就是說孔恩拋棄了維也納學圈(Vienna Circle)和波普(Popper)重視的「邏輯性」,轉而重視「歷史性」的研究。孔恩的結論是建立在探尋革命家當時身處的時代裡,他的觀點與其團體人們的觀點間的互動關係,而非以今天常態科學界對革命家的典範的看法來評斷科學革命家的事業。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他指出在科學的發展中,往往是歷經如此的過程的:前典範時期 → 常態科學 → 危機 → 科學革命 → 常態科學 → 危機 → 科學革命……所以說在孔恩的「典範」之下,科學活動并非就我們以往一般認為的是不斷地修正前人的知識而不停地向前進步的,而是有著天翻地覆的革命的。而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吧!

對於「典範」(paradigms)這名詞,孔恩定義過兩次,第一次在書中第一章,即典範的原始意義。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物理學》(Physica)、托勒密(Ptolemy)的《天文學》(Almagest)、牛頓的《原理》(Principia)及《光學》(Opticks)、富蘭克林(Franklin)的《電學》(Electricity)、拉瓦鍚(Lavoisier)的《化學》(Chemistry)以及萊爾(Lyell)的《地質學》(Geology)等著作擁有兩大特徵──第一、作者的成就實屬空前,並吸收競爭學派中的忠誠歸附者,第二、著作中仍留有許多問題能讓這一群研究者來研究解決發展[1]擁有這兩個特徵的科學成就稱之為「典範」。孔恩後來為了解決「典範」的定義曖昧的問題, 他在第二版的後記中再做了一次更精確的定義──作為一個「群體承諾型態」(the constellation of group commitments)的典範是一組有序的「學科結構」(disciplinary matrix):一、符號式的通則,如公式、定律等;二、形而上學式的信念與模型圖像,如原子論、機械論式的最高原則;三、共享的價值和美學取向,如「精確預測」、「和諧」、「簡潔」、「太陽中心」、「天上完美的圓形」等;四、共享的具體例子,或「範例」(exemplar),如何從「範例」發展成具有「家族類似性」(family resemblance)的新例子[2]

在一門科學中學派林立,方法論辯論激烈,每個學派各有其長處而無法互相取代的時期稱為「前典範時期」(pre-paradigmatic)。「典範」科學後來在一些天才大師的指導之下建立,不同的學科往往有不同的「進入典範門檻」的時期。在前典範時期,涉及了沒有理論指導的「歸納法」,如Pliny的《百科全書》和培根(Bacon)關於熱、色、風、礦等的自然史中的觀察資料往往只是部份的,不合後來的理論的要求,往往是條件沒說清楚,今天我們無法重覆當時的觀察。而且各學派之間存在著極大的方法論的差異,互相難以溝通。例如十七時紀的光學,在牛頓之間學派林立,各說各話難以分辯其中勝敗優劣,當牛頓的《光學》出版後,其他學派開始沒落,不跟隨牛頓的典範者被其他學者遺忘在孤獨的角落中[3]。進入典範時期後可以明顯觀察到的現像是協立一致的學刊、學會的成立,科學家們努力地探討更具體而內行的問題,他們逐漸地把研究成果用論文形式發表給同行參考,而不再寫給一般知識階層看的書[4]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盡可能廣泛地涉獵各門學問,並且盡可能深入地擇一鑽研
(Try 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會特別提到替身呢?如果我們認真觀察,我們正是活著一個如漫畫中角色,靠著「替身」才能作戰、才能出人頭地的世界,而這「替身」是什麼呢?正是我們的地位、身份、名氣、外表、証照、學歷、與階級。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了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家可能不知道,所謂的「疑問」與「好奇」是一種很有用的情緒管理工具
,如我們所知,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事物,都禁不起一再的追問,許多我們內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己經從圖書館借了二百多本書(有誇張到!!),書看的愈來愈快,同時吸收的速度也愈來愈驚人,一本書扣掉形容詞與不重要的副詞,沒意義的開場與沒營養的結尾,再加上引用別人的資料中己經重複的部份,老實說,新知恐怕也只有五分之一,這也難怪書這種東西會愈看愈快了。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有為  作無為之事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知名的詮釋學哲學家狄爾泰說:「部份是理解整體的基礎,整體是理解部份的可能」,這意味著我們如果無法大致的了知全局,可能連部份也無從了解,不過,對於身處相對時間、空間限制的我們而言,了知全體是可能的嗎?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口口聲聲追求真理,但常常真理是什麼都說不清楚,也不堪追問,卡謬曾言:「所謂的知識,只不過是人類把自己認定的標籤,強貼在事物之上,以方便人類自己的思考,從始至終,人類在這個世界,都一直是個陌生人…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2 Sun 2007 00:39
  • 夢境


現實與夢境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