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編輯 Tino 報導

美國Cedars-Sinai醫學中心與南加州大學的科學家,研發出新式螢光光譜儀及其應用軟體,能夠即時偵測出腦部組織和細胞中的生化、功能、結構上之變化。 

研究人員根據細胞中的分子由光所激發的原理,當這些分子活化之後會發散出不同種的螢光,再由高敏感度的光學儀偵測出來,如果這項技術能如預期般的精進,可給與神經外科醫師們一盞明燈,在對腦部腫瘤作立即性的手術與診斷,並且更精確判斷出腫瘤的位置。 

這項研究是針對膠質母細胞瘤(GBM,Glioblastoma multiforme)所進行的,它為最普遍的致死型腦部腫瘤。由於這些腫瘤細胞生長及侵入正常的組織相當快速,儘管實行傳統手術,化學治療及輻射治療,但是病患通常存活時間只有數週或數個月。這是因為腫瘤組織會侵略性潛入到鄰近的正常組織中,且其不規則的形狀很難知道其正確位置。

Cedars-Sinai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醫師Keith L. Black說到:「雖然我們的手術目標是不傷害正常腦部組織而盡可能切除腫瘤,但是要區別兩者是相當困難的」。然而動手術雖然無法完整切除腫瘤,但傳統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細胞若未配合螢光光譜影像技術,病患平均存活天數會少於十九週。 

Keith L. Black認為螢光光譜影像技術的潛能將會持續演進,因為他在許多治療方法中,正看見令人鼓舞的結果。螢光應用科學的出現,在外科手術能提供強大的精準度,也幫助神經外科醫師合併新穎且高專一性的治療法來標定腫瘤細胞。 

在另一方面,Cedars-Sinai醫學中心生物光電暨技術發展實驗室(Biophotonic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aboratory)的Laura Marcu博士,目前正與其他研究人員致力將此技術應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組織方面的臨床診斷,Laura Marcu博士表示,他們發現膠質細胞瘤(glioma)與正常組織比較起來具有長持續性的螢光散射,可以利用螢光半衰期(lifetimes)來區別出膠質細胞瘤,同時解析細胞組織在螢光強度和螢光半衰期,以提升診斷上的高度專一性。 

Laura Marcu博士指出,螢光光譜儀這套設備讓研究小組在活體細胞得到精確、再現性的測量,在未來可當作標準的診斷技術,但是還有有許多技術性的問題正等被解決。而現今他們依然必須觀看電腦螢幕得知細胞組織的狀況。因此,他們希望發展出微型化系統,讓螢光光譜儀更加縮小和簡化資料顯示,如此一來才能得到醫療上廣泛的應用。 

原學術論文:
P. Ashjian, A. Elbarbary, P. Zuk, D. A. DeUgarte, P. Benhaim, M. H. Hedrick and L. Marcu, "Noninvasive in-situ evaluation of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by time-resolved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issue Engineering, Vol. 10(3/4):411-420, 2004. 

轉自: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15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