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時報    A14/時論廣場             2010/12/13  
【陳長文】 


        如果我問,你覺得台灣內部最大的意識形態分歧是什麼?我想,很多人都會選擇「統」和「獨」,但如果,我把問題改一下,大家覺得兩岸彼此,最大的意識形態分歧是什麼?我想,答案就不一而足了。
 


  但如果問我,最明顯的分歧應該是對「自由、民主與人權」的理念態度吧!特別是,當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上,主辦單位留給劉曉波那張空椅子,突兀又諷刺地呈現在全球世人的目光下時,這樣的分歧感,似乎就更加鮮明。 


  從台灣角度來看,由於人民一路奮鬥爭取自由民主與人權至今,對我們來說,這些價值就好比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陽光、空氣和水一樣,已成為無須辯論的當然存在。我記得,有一次聽到有人批評台灣的效率,他以中國大陸為例,對比兩邊的施政效率。但我只反問了他,那你覺得台灣好還是大陸好呢?他毫不思索地回答,還是台灣好。 


  在台灣,我們重視民主,所以協調共識的程序會消磨掉效率;因為重人權,所以,即便有集體利益的大帽子,也不代表少數人必須為多數人犧牲他當得的權益。顯然,在台灣,為了維護我們覺得最重要的價值(民主人權),而須以其他價值作為權衡代價(一部分的效率)。但這其間的算盤撥一撥,我們還是覺得值得、划算。 


  而這其間的差別,正是兩岸當前最指標性的分歧。 


  然而,這樣的分歧,也同時引起兩岸各自不同的挑戰。也一樣可以在劉曉波獲和平獎一事上,具體而微的顯現。 


  對中國大陸來說,這將永遠是一根刺,刺在「經濟進步」要害上。以台灣的例子來看,經濟的發展與自由化,是很難不伴隨政治的民主與人權的發展的,馬斯洛(Maslow)「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 y」書中的人性需求層次理論正告訴大家,當低階的飽暖問題滿足後,人要追求的就是尊嚴乃至於自我的實現。當中共啟動的一系列經濟改革,漸漸在「飽暖問題」上獲得成績,其實中共也同時在一點一滴的打掉其一黨專政的統治基礎,相信中共高層不是不明白,但卻很可能懼怕於加快面對的速度。劉曉波的得獎,其實也是警示,要中共省思,人權時鐘在中國大陸已正加速快轉的現實。 


  而對台灣來說,則呈現了另一種尷尬。以馬總統為例,劉曉波獲獎當天,他率先發聲明祝賀,第二天,則親自呼籲中共釋放劉曉波。但卻遭到輿論強烈的批判,他的呼籲慢半拍!不夠強烈!但其實,馬英九是亞洲第一個跳出來呼籲釋放劉曉波的國家元首,就算擴大到全球,他也是在前十名要求釋放劉曉波的國家元首。 


  說起來,就是因為兩岸中間有著微妙的特殊連結,這特殊連結,也會形成一種放大式的特殊期待。其一是,由於馬英九努力的改善兩岸關係,降低了緊張,也幫助了台灣經濟的成長,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但問題來了,這些經濟上努力,馬總統也許想把效果緊實在經濟上,但外界卻會擴延到政治、到人權、到各種非經濟的價值環節上。於是就會得出一種質疑,中國大陸的人權如此,馬英九卻去拉近兩岸的(經濟)關係,那馬英九的人權立場是不是有問題? 


  第二種特殊的期待,則是希望馬英九能更大的發揮台灣價值的影響力,讓我們的自由民主人權體系,能夠成為加速中國大陸在這些價值上進步的正面因子。 


  筆者認為第一種想像是一種混淆,大陸的人權不夠進步,不等於不該和大陸發展關係,就像其他民主國家,也不會因此拒絕和中國大陸發展關係。甚至可以倒過來說,排除和中國大陸發展關係,也等於排拒掉讓人權理念促進中國大陸改變的可能性。但第二種期待,筆者倒是認為,是馬總統可以放在心上的,如果我們認為我們信仰的人權價值是好的,就透過所有可能的努力,讓「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人類雖無力決定日出日沒的時間,但透過智慧巧思,卻可以改變自己善用時間的方法。人權時鐘也要把握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歷史機遇加以撥快。只要兩岸持續加速人權的深化改革,不論兩岸彼此、或是台灣內部最大的意識形態分歧,也就不再是問題了。(作者為法學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poyu324 的頭像
    lupoyu324

    something

    lupoyu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