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1 01:02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由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大熱賣,美國蘋果公司營收、獲利頻頻創新高,上周五股價衝破五百廿二美元,成為全美市值最高的公司,更被評選為全美聲譽最高的企業。相對地,曾經叱吒風雲的日本電子業,似乎從雲端急落,全球排名第三、日本最大DRAM廠商爾必達周一聲請破產,成為日本製造業史上最大破產案。兩大企業的興盛與衰敗,提供以代工為主的台灣廠商許多省思。
賈伯斯去世後,蘋果業績表現依然亮麗,手上現金近千億美元,公司市值超越希臘全國國內生產毛額。《經濟學人》分析全球前二百大公司十年來股價變化,若在二○○二年二月以一百美元投資蘋果,十年後大約價值四千美元,成長四十倍,獲利率高居第一;相對地,如果十年前以一百美元投資AIG(美國國際金融集團),現在大概只剩二美元。
不可諱言,蘋果創造如此佳績,背後有來自海外代工廠數百萬勞工共同的努力。今年來,集所有榮耀於一身的蘋果,亦飽受美國輿論批評,美國民間團體發動廿五萬人連署,要求蘋果為海外代工廠勞工的工作環境與條件負起責任。蘋果於一月間首度披露全球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英特爾、三星、索尼都名列其中,還包括卅九家台商,並破天荒委託美國公平勞動協會(FLA)對旗下代工廠進行調查,以洗刷「血汗工廠」的汙名。
依美國學者調查,蘋果由於掌握了高附加價值的研發、產品設計、行銷等,每一台iphone可以獲取五成八以上的利潤,而提供零件與組裝的台灣代工廠分不到一%。在這個龐大供應鏈中,蘋果掌握品牌與研發、行銷等各種優勢,將利益極大化,相對地,為其代工的台灣電子業費盡心血只獲取微薄利潤,還遭外界質疑為「血汗工廠」,真是情何以堪。
反觀韓國的三星,為蘋果重要的供應商之一,同時也是強大競爭對手,雙方更在多項專利權之間掀起戰火。同樣以代工起家的三星,自一九三八年以賣魚乾、麵條的貿易商起家,如今成為韓國第一大財閥,旗下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在全球品牌價值排名中,近年三星大幅領先競爭對手索尼,儼然成為亞洲企業的新典範。
三星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來自政府的扶持,但總裁李健熙的運籌帷幄功不可沒。三星很早就重視研發、建立品牌與人才培育,目前在美國取得的專利數量僅次於IBM。由於李健熙深具危機意識,三星早已為下一個十年的產業布局,準備投下二百億美元在五大新興領域,包括太陽能、LED、醫療設備、新藥開發和汽車電池等,大舉朝向綠能與健康產業邁進。
相較於韓國三星的崛起,日本電子業則是江河日下。以爾必達為例,五年來市值失血九五%,預計三月廿八日下市。市場人士分析,爾必達失敗的眾多原因之一是未能精準掌握市場脈動,提前切入行動通訊的特殊晶片市場,使得這項市場拱手讓給三星與其他韓國廠商,最後終於走上破產命運。
自二千年以來,日本前五大電子公司的市值跌落到只剩三分之一,市占率也節節下滑。《經濟學人》指出,日本電子業的問題在於競相生產類似產品,未能及時轉型。有人形容「每個人都知道要改變,卻沒有人真正做了改變。」
韓、日科技產業的興盛與衰敗,正顯示全球科技競賽中沒有永遠的贏家,如果沒有足夠危機意識,強化研發能力並掌握關鍵技術,提前啟動未來布局,盛極一時的日本電子業也會走向衰敗,爾必達的破產正是慘痛例證。近年台灣在高科技產業發展上,從DRAM到面板,許多領域均被韓國大幅超越,何時才能扳回一城呢?
在產業價值鏈中,蘋果掌握了高附加價值部分,獲利不斷創新高;台灣代工廠商只獲取微薄利潤,為人作嫁,還要遭到調查。這次事件對國內科技業者更是一記警鐘,唯有加速轉型發展高附加價值產品,提升研發能力、開發品牌,朝「微笑曲線」兩端發展,才是突圍致勝之道;未能及時轉型的後果,則是慘遭市場淘汰。
- Mar 01 Thu 2012 21:55
美日兩大企業興衰 國內企業警鐘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