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鄧予立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2009/02/25
ISBN:9789866613111
語言:中文 規格:中文平裝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20
前言
首先,我要說明,關於「台灣經濟的發展與未來」這個題目很大,如果什麼都想談,很容易顯得雜亂無章。所以在構思這篇文字的時候,我左思右想,最簡單的方法,就來談馬英九,談他過去擔任台北市長的政績,談他的經濟政策,談他的政治人格,談他所面對的困境。因為不管怎麼說,他是現任的台灣領導人,不論經濟交流還是政治交手,我們至少還要跟他再相處一段時間,能徹底了解馬英九這個人,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我先要表態,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拋開所有挺馬或反馬立場的。在馬英九上任之前,我們香港人都是很挺他的,因為我們討厭台獨、討厭陳水扁,馬英九又出生在香港,多少有點「人不親土親」的味道。他在市長任內時,我還是二○○五年台北市政府放煙火的主要贊助者之一,還一起聚會。但是馬英九上任後,不到一個月,我的態度就開始轉為保留了,因為他的一些做法,讓我產生了疑慮。稍後我會跟各位一一報告我的轉變過程,以及我為什麼轉變的主要原因。
再來,我要破個題,「一個神話的幻滅」這句話的意思,不是馬英九真的垮了,而是所謂的「馬英九神話」,就跟最近美國的金融泡沫一樣,才看它愈來愈大,前景無限,怎麼一夕之間就破碎了?這句話講的,是一種感覺,一種對「馬英九神話」這個泡沫的感覺。這是許多人,包括兩岸四地的中國人,包括藍軍的、綠軍的、紅軍的,包括支持他的、反對他的、根本不聞世事的,對馬英九上任八個月以來共同的感覺。
簡單地講,現在回想起來,是台灣人民對陳水扁政府的厭惡與失望,將國民黨與馬英九推上頂峰。從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馬英九當選起,馬的民調、台灣的股市、房市全部爆漲,但這種信心與漲勢,到五月二十日這天達到峰頂,隨後即急轉直下,再無起色。不論信心喊話、兩岸利多、四大基金或國安基金進場都沒有用,不管股價還是民調,通通一路跌到年初的一半。我跟很多國外基金經理一樣,在看好馬先生能當選的前景下,二○○七年底在台北的投資說明會中,還預期二○○八年台股指數有達到一萬兩千點的機會呢!
於是,台灣民間流傳的口號,從「馬上就會好」變成了「不會馬上好」,劉兆玄幫忙轉成「馬上漸漸好」,大家卻改成「馬的不會好」,現在大家則在討論,哪家公司「馬上就會倒」!
一年之內,為什麼馬英九的起落如此巨大?是很值得研究的題目。這絕不是單純的個人特質、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兩岸因素、或國際因素可解釋的,而是這些因素攪在一起,形成了化學作用。所以,這本書就要用很多「故事」,來一一拆解這些元素,以更深入理解台灣政經情勢的變化。
基本上,我用美國寫《古巴飛彈危機》的那位 Graham T. Allison 教授所講的決策模式作為主要分析架構。Allison 教授在《Essence of Decision :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這本書中,將決策過程分成「理性模型(rational model)」、「組織程序(organizational procedure)」、「官僚議價(bureaucratic bargaining)」三種模式。我們今天就運用這三種決策模式的架構,用剝洋蔥的方式來分析馬英九政府的決策過程。這樣比較容易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事情講得清楚。
這裡要請大家注意,這三種模式不是各自獨立,而是交互作用的。通常,當外在的問題或壓力來到時,專家與幕僚會先運用「理 模型」,做出判斷及選項。基本上,這就構成了所有人的基本思維架構,大家只是在此框架內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
接下來,政府的各單位,與外界的各個利益團體,就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選項進行溝通,這就是「組織程序」的階段,法令、程序等行政作業規矩,也在這個範圍內運作。各單位的利益一定有所衝突,怎麼辦?這就進入了第三個部分——「官僚議價」。
議價的交換條件千奇 怪,最常見的是用預算、職位來換取各單位支持,當然也有人要面子,那就給予尊榮。議價並不只出現在政府部門,總統為了處理立委,政黨為了擺平候選人,黨主席想要安撫反對黨,都要依賴議價過程。所以很多決策最後出來,大家都覺得怪怪的,想不透為什麼?這就是經過官僚議價後,放棄了理 上最好的選項,轉而採用大家都比較能接受的方法。
我必須說,在威權體制下,這三種模型的運作比較不明顯,上面一聲令下,說幹就幹。但在民主體制下,總統不見得叫得 部長,立委們也可能反過來嗆總統,所以必須進行大量的溝通、交換,最後扭曲了決策。
今天,我們就來看這些決策過程中的種種因素,怎麼扭曲了「馬團隊」的施政。
為了貼近人與事原本的面貌,我會用許多故事來說明問題的所在。這些故事與研判,多半來自分析綜整與綜合政府發布的統計資料,以及本人與政治人物第一手的轉述,也有來自馬英九身邊的工作人員的親身經歷,或來自媒體的報導。
原則上,我分成五大段落:
第一部分,講台灣經濟發展脈絡,這是所有執政者必須面對的基本面,就是所謂的「理 框架」。不論你怎麼說、怎麼變,都無法否認這些經濟數據或現況,大家只能在這個基本框架上運作。事實上,從蔣經國到陳水扁,既給馬英九留下了資產,也留下了包袱,如果我們沒搞清楚這些脈絡,就永遠搞不清楚馬政府。
第二部分,談馬上台後台灣經濟的變化,從這中間發掘政治與經濟的關聯,以及馬政府的若干特 。當然,我們也會對馬政府的政策,做出一些評論。
第三部分,談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的政績,與他的從政歷程。從此發掘他的思維、他的慣 ,與他的人格特質等。而這些特質,決定了他當總統後的一些觀念與做事方法。
最後兩部分,我們再回到現實面。馬政府未來會如何?台灣的前景會如何?對於兩岸關係又會有什麼影響?我將提出我的建議與看法。
還是要再強調一次,這是一個香港人,站在第三者角度所看到的台灣政經現況,如果有所疏漏,尚祈各位不吝指正。我的最終目的是:讓台灣能抓住時機,重新創造下一波奇蹟。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2009/02/25
ISBN:9789866613111
語言:中文 規格:中文平裝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220
前言
首先,我要說明,關於「台灣經濟的發展與未來」這個題目很大,如果什麼都想談,很容易顯得雜亂無章。所以在構思這篇文字的時候,我左思右想,最簡單的方法,就來談馬英九,談他過去擔任台北市長的政績,談他的經濟政策,談他的政治人格,談他所面對的困境。因為不管怎麼說,他是現任的台灣領導人,不論經濟交流還是政治交手,我們至少還要跟他再相處一段時間,能徹底了解馬英九這個人,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我先要表態,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拋開所有挺馬或反馬立場的。在馬英九上任之前,我們香港人都是很挺他的,因為我們討厭台獨、討厭陳水扁,馬英九又出生在香港,多少有點「人不親土親」的味道。他在市長任內時,我還是二○○五年台北市政府放煙火的主要贊助者之一,還一起聚會。但是馬英九上任後,不到一個月,我的態度就開始轉為保留了,因為他的一些做法,讓我產生了疑慮。稍後我會跟各位一一報告我的轉變過程,以及我為什麼轉變的主要原因。
再來,我要破個題,「一個神話的幻滅」這句話的意思,不是馬英九真的垮了,而是所謂的「馬英九神話」,就跟最近美國的金融泡沫一樣,才看它愈來愈大,前景無限,怎麼一夕之間就破碎了?這句話講的,是一種感覺,一種對「馬英九神話」這個泡沫的感覺。這是許多人,包括兩岸四地的中國人,包括藍軍的、綠軍的、紅軍的,包括支持他的、反對他的、根本不聞世事的,對馬英九上任八個月以來共同的感覺。
簡單地講,現在回想起來,是台灣人民對陳水扁政府的厭惡與失望,將國民黨與馬英九推上頂峰。從二○○八年三月二十二日馬英九當選起,馬的民調、台灣的股市、房市全部爆漲,但這種信心與漲勢,到五月二十日這天達到峰頂,隨後即急轉直下,再無起色。不論信心喊話、兩岸利多、四大基金或國安基金進場都沒有用,不管股價還是民調,通通一路跌到年初的一半。我跟很多國外基金經理一樣,在看好馬先生能當選的前景下,二○○七年底在台北的投資說明會中,還預期二○○八年台股指數有達到一萬兩千點的機會呢!
於是,台灣民間流傳的口號,從「馬上就會好」變成了「不會馬上好」,劉兆玄幫忙轉成「馬上漸漸好」,大家卻改成「馬的不會好」,現在大家則在討論,哪家公司「馬上就會倒」!
一年之內,為什麼馬英九的起落如此巨大?是很值得研究的題目。這絕不是單純的個人特質、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兩岸因素、或國際因素可解釋的,而是這些因素攪在一起,形成了化學作用。所以,這本書就要用很多「故事」,來一一拆解這些元素,以更深入理解台灣政經情勢的變化。
基本上,我用美國寫《古巴飛彈危機》的那位 Graham T. Allison 教授所講的決策模式作為主要分析架構。Allison 教授在《Essence of Decision :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這本書中,將決策過程分成「理性模型(rational model)」、「組織程序(organizational procedure)」、「官僚議價(bureaucratic bargaining)」三種模式。我們今天就運用這三種決策模式的架構,用剝洋蔥的方式來分析馬英九政府的決策過程。這樣比較容易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事情講得清楚。
這裡要請大家注意,這三種模式不是各自獨立,而是交互作用的。通常,當外在的問題或壓力來到時,專家與幕僚會先運用「理 模型」,做出判斷及選項。基本上,這就構成了所有人的基本思維架構,大家只是在此框架內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部分。
接下來,政府的各單位,與外界的各個利益團體,就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選項進行溝通,這就是「組織程序」的階段,法令、程序等行政作業規矩,也在這個範圍內運作。各單位的利益一定有所衝突,怎麼辦?這就進入了第三個部分——「官僚議價」。
議價的交換條件千奇 怪,最常見的是用預算、職位來換取各單位支持,當然也有人要面子,那就給予尊榮。議價並不只出現在政府部門,總統為了處理立委,政黨為了擺平候選人,黨主席想要安撫反對黨,都要依賴議價過程。所以很多決策最後出來,大家都覺得怪怪的,想不透為什麼?這就是經過官僚議價後,放棄了理 上最好的選項,轉而採用大家都比較能接受的方法。
我必須說,在威權體制下,這三種模型的運作比較不明顯,上面一聲令下,說幹就幹。但在民主體制下,總統不見得叫得 部長,立委們也可能反過來嗆總統,所以必須進行大量的溝通、交換,最後扭曲了決策。
今天,我們就來看這些決策過程中的種種因素,怎麼扭曲了「馬團隊」的施政。
為了貼近人與事原本的面貌,我會用許多故事來說明問題的所在。這些故事與研判,多半來自分析綜整與綜合政府發布的統計資料,以及本人與政治人物第一手的轉述,也有來自馬英九身邊的工作人員的親身經歷,或來自媒體的報導。
原則上,我分成五大段落:
第一部分,講台灣經濟發展脈絡,這是所有執政者必須面對的基本面,就是所謂的「理 框架」。不論你怎麼說、怎麼變,都無法否認這些經濟數據或現況,大家只能在這個基本框架上運作。事實上,從蔣經國到陳水扁,既給馬英九留下了資產,也留下了包袱,如果我們沒搞清楚這些脈絡,就永遠搞不清楚馬政府。
第二部分,談馬上台後台灣經濟的變化,從這中間發掘政治與經濟的關聯,以及馬政府的若干特 。當然,我們也會對馬政府的政策,做出一些評論。
第三部分,談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的政績,與他的從政歷程。從此發掘他的思維、他的慣 ,與他的人格特質等。而這些特質,決定了他當總統後的一些觀念與做事方法。
最後兩部分,我們再回到現實面。馬政府未來會如何?台灣的前景會如何?對於兩岸關係又會有什麼影響?我將提出我的建議與看法。
還是要再強調一次,這是一個香港人,站在第三者角度所看到的台灣政經現況,如果有所疏漏,尚祈各位不吝指正。我的最終目的是:讓台灣能抓住時機,重新創造下一波奇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